3月3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舉辦《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規劃》提出,到2025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0件。
“十三五”期間,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累計申請量、商標有效注冊量等指標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跟‘十三五’相比,《規劃》更加突出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更加突出質量和價值導向,更加突出融入產業創新發展,更加突出灣區特色和開放合作。”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麥教猛表示。
《規劃》明確到2025年實現“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顯著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全面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持續增強,知識產權服務更加優化,知識產權人文環境更有活力,知識產權區域和國際合作更加深入,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系統基本形成”等七個目標。
為實現這些目標,《規劃》提出了14項主要指標,形成了創造、運用、保護、服務四類指標“3+5+3+3”的整體格局。其中對標國家規劃指標8項,自定指標6項。
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規劃》指出,引導全社會創新主體培育布局高質量知識產權,明確到2025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0件,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新增8萬件,商標品牌發展指數達90分,從追求知識產權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持續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
粵港澳大灣區在知識產權合作中的重要性在《規劃》中也得到體現。麥教猛表示,廣東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平臺,強化兩個合作區和深圳、廣州中心城市引領功能,推動區域知識產權優化布局,積極參與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統籌安全與發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高地建設,特別是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新一輪綜合改革試驗,推進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構建知識產權生態體系,帶動全省知識產權改革創新,服務廣東開放型經濟發展。
根據《規劃》,廣東將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機制,推進粵港澳知識產權規則銜接。以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及中新廣州知識城為先行示范,加強與港澳知識產權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示范區,打造大灣區全面深化知識產權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帶動推動更多創新型試點項目先行優先落地大灣區。(記者 李竹 通訊員 粵市監)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