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征信洗白”,一條1000元。當遇到這樣的廣告宣傳時,你會相信嗎?當前,社會上出現一些以“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攬生意的機構或者個人,號稱可以刪除信用報告中的不良信息,從中漁利。
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本次治理的對象是誰?治理的措施都有哪些?
什么是個人征信報告?由誰出具?
個人征信報告由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是個人金融信用信息的客觀記錄,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貸交易信息及其他信息。征信報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謂個人的“經濟身份證”,被廣泛應用于貸款、信用卡審批等諸多環節。
產生不良征信記錄的主要原因是貸款或信用卡沒有按時足額還款。不良征信記錄過多會影響金融機構對個人信用狀況的綜合評價,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貸款、信用卡審批不通過。
征信報告是對個人信用信息真實、客觀的記錄,任何機構都不能隨意修改,否則會影響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權威性與公正性。
“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如何對癥下藥?
面對非法中介這些忽悠人的黑套路,此次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開展的“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如何對癥下藥呢?治理的對象是誰?
重點治理對象:本次專項治理對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招搖撞騙,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騙取錢財或個人信息,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市場主體。
治理措施: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過大數據監測等手段,篩選出涉嫌打著“征信修復”旗號行騙的市場主體,建立初步篩查名單。
將相關監管部門掌握的“征信修復”機構問題線索納入初步篩查名單,形成本地方專項治理臺賬。
對納入專項治理臺賬的治理對象,向監管部門發送監管提示函,經查證屬實的,建議登記管理機關對其作出撤銷登記的行政處罰,將行騙者逐出市場。
依托“信用中國”網站,集中公示治理對象相關查處信息,向社會公眾進行預警提示。
同時,嚴格管控清理網絡上各類“征信修復”虛假宣傳廣告,建立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對違法違規的“征信修復”機構依法嚴肅查處。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