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近日在中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的出土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中,發現了排列規律且較為完整的巴文化竹編織制品,屬重慶地區巴人墓葬中的首次發現。
此次發現的巴文化竹編織制品,是修復人員在清理一件出土于船棺葬的戰國青銅釜甑時發現的,初步估計距今已有2200年。該竹制品的造型與“竹墊”或“竹篦”有些類似。在現代烹飪中,這兩種器具常見于蒸鍋底部,防止煳鍋使用。
重慶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復研究所副所長 葉琳:后期我們還將開展更深一步的檢測分析,一方面我們會做碳14測年,進行標準年代測定,同時還對它的內部殘留物進行檢測分析,以推定它跟我們出土的銅鍪之間是否有一定的使用和相互關聯,甚至還有可能會有新的發現。
冬筍壩遺址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冬筍壩,分布面積約一萬平方米。該遺址出土的以船棺葬為代表的一批戰國至西漢墓葬,對探索川渝地區巴文化特征與演變具有重要價值。船棺葬是以整根木材加工制成的獨木舟,作為裝殮尸骨的葬具,是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古老葬俗。
重慶市繼20世紀50年代對冬筍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后,于2020年9月再次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據了解,在重慶地區,由于土壤、氣候等因素,這樣較完整的早期有機質的文物能留存至今非常罕見。
重慶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復研究所副所長 葉琳:它是經過了很特殊的埋藏環境的保存,例如墓葬的高密度黃泥以及在銅器底部受銅離子抗菌的作用下,使它保存至今。在重慶地區的巴人時期的文物中,它是唯一的一件有機質的文物留存至今。這個目前來看是巴人文化反映當時人類的工藝、生活以及習俗很有力的一個實物證據。
(總臺記者 李洪淼 劉春宏)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