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雙減”政策實施半年多來,校外學科類培訓班規模被壓縮。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紛紛轉型,進入非學科類培訓的素質教育賽道。然而,部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借假期之機肆意漲價、過度營銷、制造焦慮,既背離了教育的公益屬性,又危害行業自身的健康發展。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信息顯示,寒假期間,各地排查非學科類培訓機構18.48萬個次,發現惡意漲價機構52個。有關部門已對違法機構進行了嚴肅處理,培訓費惡意漲價的部分也全部退還給了家長。
目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主要集中在藝術和體育兩大領域,主要原因還是可以給孩子升學帶來加分。在利益驅使下,以升學為目的的非學科類培訓很容易走上學科類培訓的老路。學科類培訓機構短時間大量消失留下的市場空白,成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爭搶的陣地,也成了滋生惡意競爭、肆意漲價等不良市場行為的“土壤”。
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要想健康發展,應該主動公開收費范圍及項目標準,杜絕惡意提高價格,努力提供優質優價的服務,讓公眾感受到培訓行業的公平誠信,維護行業形象。從長遠看,關鍵是依法依規開展培訓活動,不做虛假宣傳,保障資金安全,履行合同按約收退費,加快走上規范經營發展之路。
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并不是監管的法外之地。此前,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召開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頭部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就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堅持正確培訓方向、切實維護學生家長利益提出具體要求。除了規范收費、杜絕惡意漲價,更需要對“有照無證”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開展清查整治,絕不允許無證辦學;還要根據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細分情況,制定相應的機構設置標準,從嚴審批辦學資格。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