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佳興) “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們14億多人口大國當前務必守住的疫情防線,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踐行,也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的貢獻。”3月18日,國新辦就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就“動態清零”防控策略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答記者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來源:國新網)
王賀勝表示,我國的防控實踐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事實證明,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保障了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王賀勝介紹,“動態清零”是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總策略的前提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防控做法,就是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提升疫情防范和早發現的能力,快速及早地發現感染者和疫情,做到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切斷傳播鏈,使感染者的數量得到清零。
“動態清零”的目標是追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動態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應、精準防控。快速反應的“快速”就體現在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快速阻斷。“精準”就體現在疫情防控的流調排查、隔離管控、社區防控、臨床救治等全鏈條的各個環節。
“不能一概將經濟所受的影響歸結于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王賀勝指出,實際上,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國經濟社會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對減少和控制這些負面影響存在著差別。在分析經濟影響或者防控成本的時候,應該區分哪些影響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經濟發展本身的變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
王賀勝表示,通過動態清零、精準防控,我國保證了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民眾正常的生產生活,減少了因疫情帶來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問題。在犧牲極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動和控制極少一部分區域流動的情況下,換取的是最廣大地區和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我國的總感染人數、發病人數、重癥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非常少的,我國的防控成本效果比是高的。
“應該說,任何防控措施都會有一定的代價,但同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比,這些代價都是值得的。”王賀勝表示,盡管“動態清零”的防控措施會對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帶來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是短期的、范圍是有限的。事實證明,“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