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質量建設管理保護好引江濟淮工程,《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管理和保護條例》(下稱《條例》)將于3月1日起施行。這一舉世矚目的工程目前進展如何?記者2月28日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引江濟淮主體工程今年將實現試通水通航,2023年開展供水、航運等工程聯調聯試,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立法保護引江濟淮工程
引江濟淮工程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工程供水范圍涉及皖豫兩省,其中安徽省涉及13個市、46個縣(市、區),面積5.85萬平方公里,惠及4131萬人,輸水線路長587.4公里,概算總投資875.37億元。
省發改委一級巡視員胡再生介紹說,《條例》是一部專門用于管理和保護引江濟淮工程的地方性法規,將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定工程輸水干線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體系,各級河長湖長負責組織領導河湖保護工作;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引江濟淮工程建設、運營和維護。
《條例》科學劃定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完善水量調度與用水管理制度。《條例》明確堅持總量控制、統一調度、分級負責,優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態用水,并統籌農業、工業用水和航運等需求;規定工程受水區范圍內的城鄉供水、灌溉補水、航運及生態用水,實行年度統一調度。同時,對工程水量分配、水量調度、應急處置以及取水、供水等責任主體和具體流程作出規定。規定城鄉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實行基本水價與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
值得關注的是,《條例》明確提出水質保護的各項要求。明確具有城鄉供水功能水體的水質標準和航道污染物防治的具體舉措等。其中明確,引江濟淮工程調水期內,具有城鄉供水功能水體的水質應當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或者Ⅲ類以上標準。
《條例》規定工程航道內航行、停泊和作業的船舶應當設置污水污染物存貯裝置、集油裝置,實行污染物船內封閉、收集上岸,禁止向水體排放污染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建立跨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等。
皖北3000萬人喝水有保障
我省淮河以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約500立方米,不到全省1/2、全國1/4,人均水資源緊缺。由于地表水資源相對不足,皖北地區有84.5%的人口飲用的是地下水,長期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皖北地區已形成3068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區。
“工程有效緩解淮河流域水資源匱乏問題,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還將進一步完善我省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網格局,更好造福江淮人民,為沿線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勃勃生機。”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將長江水引至巢湖,沿派河而上進入淮河流域,再北送至皖北地區和豫南地區。引江濟淮工程在我省境內輸水線路總長587.4公里,通航里程354.9公里,巢湖生態引水超過4億立方米,入淮河水量超過20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將優化沿線區域發展空間格局,有力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速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
引江濟淮工程設計引江規模為300立方米每秒,供水范圍涉及安徽、河南兩省的15個市55個縣(區),其中,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共涉及6個市28個縣(區)3043萬人。“引江濟淮工程是一項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是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的水源保障之一。以引淮入亳段為例,自2020年6月建成以來相機應急試調水運行,每日平均為亳州主城區提供地表水13.4萬立方米,約占其用水總量的80%,亳州市深層地下水平均水位已逐步上升,扭轉了該市境內地下水位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條例》有效保障工程調度合理、航運安全高效、水質合格達標,必將最大限度地發揮工程綜合效益,造福江淮兒女,形成“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經濟帶”美好格局。
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引江濟淮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規劃的“四橫四縱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布局中的“縱二”、安徽省干線航道網“一縱兩橫五干二十線”中“一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規劃的主要運輸通道之一。引江濟淮工程在安徽省境內溝通了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構建了平行于京杭運河的第二條南北水運大動脈,結束了淮河中游與長江中下游水運通而不暢的歷史,淮河航運將通過引江濟淮工程更加便捷的通江達海。引江濟淮還與我省的沙潁河、合裕線、蕪申運河航道等共同組成了一條縱貫皖豫兩省的水運主通道,加強了長三角與中原經濟區的水運聯系,完善了我國內河航運體系,對于增強皖北等欠發達地區發展動能,快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批復建設總工期為72個月。截至目前,引江濟淮主體工程81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741.63億元,實現了工程工期過七成、工程進度超八成的良好態勢,沿線重大節點工程進展順利,橋梁完工46座、通車45座,工程建設進入試通水試通航攻堅階段。
據介紹,下一步,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將分秒必爭推進工程建設,抓緊抓實工程質量安全管控,構建完善工程運營管理體系,全力以赴完成各項既定目標,力爭引江濟淮主體工程2022年底基本具備試通水、試通航條件,2023年開展供水、航運等工程聯調聯試,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文 周繼龍/圖)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
頭條 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