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遠古發現丨3300萬年前,一只鱷魚踩中了這坨便便
3300萬年前,一只鱷魚踩中了一坨新鮮的糞便,腳印一直留存至今。記者23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研究團隊在越南北部發現了這個罕見的腳印,這也是首次發現鱷魚足印糞化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遠古世界》上。
圖為帶有足跡的糞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2018年,中科院古脊椎所鄧濤研究員和越南相關機構合作的研究團隊在越南開展野外工作時,發現了100多件糞化石及多種脊椎動物的化石材料,其中就包括這塊鱷魚足印糞化石。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保羅·拉米博士介紹,足印約4厘米長,可能屬于3300萬年前的一種約2米長的鱷魚,由其右前足的第4趾和第5趾構成。“要保存這樣的化石,糞便被踩踏時必須是新鮮的,而且地面應該是柔軟潮濕的。這種環境可以使踩踏產生足跡,且不至于將其踩碎。”保羅·拉米說。
圖為鱷魚踩在糞便上的復原圖。(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由于鱷魚是社會性爬行動物,通常生活在一個群體里,因此,科學家無法確定當時這只鱷魚踩到的是不是它自己的糞便。保羅·拉米解釋,鱷魚的足跡化石比較常見,但在鱷魚的糞化石上發現共存的鱷魚足跡還是第一次。新鮮的糞便由于柔軟的結構和其中的脂肪含量,可以作為一個比大多數沉積物更好的形狀保存者。
糞化石研究近年來吸引了廣泛關注,并建立起一套學術體系。作為古生物學領域中的新生事物,糞化石已經是遺跡化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保存生物行為特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糞化石的研究,科學家可以對生物的食性、生活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等進行分析判斷。(記者金地、張泉)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3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