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為應對化解珠江流域“旱上加咸”的嚴峻供水保障形勢,2月13日水利部啟動珠江流域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至2月19日圓滿結束。通過調度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北江飛來峽水利樞紐和東江(劍潭)水利樞紐加大流量向下游補水,有效壓制珠江口咸潮,確保了天文大潮期間粵港澳大灣區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戰咸潮 啟動應急補水調度
一張標注著2005年以來珠江口咸界不斷北抬的動態圖,清晰顯示著珠江口咸潮上溯范圍擴大的事實。去冬以來珠江流域主要江河來水偏少;元宵節前后珠江口正值天文大潮,咸潮上溯強勁;務工人員陸續返城返工,供水需求不斷增多……“一少一強一多”三個因素交織疊加,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形勢日益嚴峻。
“咸淡”之戰,迫在眉睫!
“旱情就是命令!咸情就是命令!”2月13日下午,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主持專題會商,分析研判珠江流域供水、來水、咸(潮)情形勢,安排部署抗旱、壓咸補淡保供水工作,要求及時精準實施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落實各項供水保障措施,全力保障元宵節天文大潮期間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要準確研判元宵節前后珠江口咸潮上溯影響的范圍和程度,精準演算咸潮影響供水時間和應急補水水頭到達取水口所需時長,確定壓咸補淡應急補水的啟動時間和流量,確保有效壓制咸潮。”李國英反復強調,要筑牢當地、近地、遠地“三道防線”,做好儲備、調度、協調三方面工作。
一場與時間賽跑、與咸潮較量的壓咸補淡“戰斗”在珠江流域正式打響。珠江防總辦公室迅速發出調度令,要求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13日17時起出庫流量按平均不低于3500立方米每秒控制,北江飛來峽水利樞紐14日起出庫流量按日均不低于300立方米每秒控制配合西江水庫群;東江水利樞紐14日起出庫流量按日均28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制,全力壓制珠江口咸潮。
強落實 筑牢供水保障防線
壓咸補淡有效對沖流量是多少?水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這場波濤洶涌的對決背后,是水利部緊盯每一個問題的果斷決策和科學調度。
按照李國英部署要求,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緊盯流域雨情、水情、旱情、咸情、工情,逐日預測預報,跟蹤水庫調度運行和蓄水情況,利用“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平臺動態預演,滾動優化調度方案,核準調度時機和壓咸保供水目標流量,筑牢供水保障“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本地水庫群通過蓄水補庫調度,實現“灌滿門前水缸”;“第二道防線”近地水庫通過提高蓄水位,實施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第三道防線”流域遠端水庫群持續向下游補水,精打細算用好每一立方米水。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統籌組織珠科院、水文局、珠江設計公司優勢技術力量,研發的珠江流域抗旱“四預”平臺,針對不同調度方案壓咸補淡效果實施動態預演,實現了“三道防線”的實時監測預警和精準調度。水文局發揮“耳目”“尖兵”作用,監測流域氣象、雨水工情和咸情,滾動預測預報預警,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匯集和共享。珠江設計公司總結設計出符合流域實際的水工程聯合調度技術體系,研究建立水量調度方案模型庫,為實施調度提供方案支撐。珠科院派出技術團隊,全過程服務東莞等地市落實“避咸、擋咸、壓咸”各項措施。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等西江、東江水庫群嚴陣以待,及時、精準執行調度指令,保障調度水量按時保量到達指定斷面。沿線取水口管理單位加密水質監測,確保含氯度等指標達到國家標準。
精準、精細、精密!在這場與旱情、咸情的角逐中,各級水利部門齊心協力、鉚足干勁、接續發力,做好調水、護水、取水等工作,確保壓咸補淡效果。在水利部的統籌部署下,“三道防線”“排兵布陣”,相關水利部門和單位上下聯動,點線結合,精準調度,精細操作,接力推進,匯聚起壓退咸潮的強大力量。
見實效 大灣區供水量足質優
水利部“千里調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制咸潮。
2月13日17時起,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加大流量向下游補水,補水流量于2月16日夜間到達中山市馬角水閘。來自西江的淡水奔流70多個小時,在廣東省中山市磨刀門水道馬角水閘以下河段與咸潮“短兵相接”。
16日23時前后,磨刀門水道馬角水閘出現最高潮位,并疊加不利取淡的6~7級東北風。來自大藤峽水利樞紐的優質淡水提前2個小時抵達馬角水閘附近,成功壓制了漲潮及大風帶來的影響。
19日8時,珠江流域抗旱“四預”平臺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中山市馬角水閘含氯度每升33毫克、珠海市平崗泵站含氯度每升10毫克,遠低于國家標準每升250毫克。
通過西北江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磨刀門水道咸界下移約11公里,珠海市平崗泵站全天可抽取優質淡水,供澳門原水含氯度均遠低于100毫克每升,珠海市當地水庫群持續搶抽淡水、回蓄補庫,各水庫均維持高水位運行,可確保澳門、珠海正常供水50多天。中山市馬角水閘可全天置換優質淡水,圍內西灌渠持續存蓄150萬立方米含氯度在50毫克每升以下的淡水,預計后期馬角水閘仍能連續置換淡水,可有效保障中山市坦洲鎮供水安全。
與此同時,東江(劍潭)水利樞紐等向下游集中補水,補水流量于2月14日到達東莞、廣州東部等主要取水口。通過連續5天的壓制咸潮、補充淡水,東江南支流、北干流最大咸界分別下移約6公里和5公里,東莞市第三水廠和廣州劉屋洲取水泵站原水含氯度指標均低于國家標準,有力保障了元宵節期間供水安全。
此次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圓滿完成,有效壓制了天文大潮帶來的強咸潮影響,確保了對港對澳優質、足量原水供應,廣州、東莞、珠海等地供水安全有效保障。
據氣象水文部門預測,汛前珠江流域主要江河來水仍將偏少,珠江三角洲供水形勢仍不容樂觀。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已會同南方電網,聯合調度西江“第三道防線”龍灘等水庫向“第二道防線”大藤峽水利樞紐補水1.9億立方米,目前補水水頭已到達,為應對下一輪咸潮做好準備。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