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水務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按照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六水共治”要求,圍繞“人水和諧、水城相融”總體目標,提出到2025年,將構建水源保障充足安全、供水服務均衡優質、節水典范城市基本建成、水資源利用效率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水災害防御堅實穩固、河湖水體長制久清、水文化繁榮、水經濟活躍、行業監管智慧一體化的全周期全要素治水體系,廣泛形成綠色親水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實現水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深圳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成為踐行 生態文明思想的最佳樣板。
建成兩江并舉水源布局
水資源保障充足安全
目前深圳90%以上用水自市外東江引入。“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加快重大水源和輸配水骨干工程建設,建成東江、西江兩江并舉水源布局,實現雙水源雙安全、90天供水儲備能力,水資源利用效率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深圳將全力配合完成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深汕合作區供水工程建設,新增境外引水能力8.47億立方米/年。實施深汕合作區北坑水庫及其配套輸水工程等工程。實施羅田水庫至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等核心工程,加快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深圳境內配套工程體系建設。推進公明水庫至清林徑水庫連通工程,推動東西江水源雙向連通。
打造全城直飲供水體系
供水服務均衡優質
“十四五”期間,深圳將把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優化供水設施布局、提升供水品質,實現自來水直飲全城覆蓋。
深圳將啟動南山水廠等25座水廠新擴建及提標工程,新增水廠規模348萬立方米/日,新增深度處理能力739萬立方米/日,全市水廠總規模預期達到894萬立方米/日。加快推進梅林坳等20余座加壓泵站建設,實施供水管網和區域間互聯互通管道建設工程,滾動實施老舊市政供水管網更新工程。持續開展居民小區“最后一公里”供水設施提標改造,保障供水實現全城直飲。建立覆蓋源頭至用戶的供水感知系統,提升供水企業供水運營效率,提高供水服務滿意度。
建設節水典范城市
水資源利用集約高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對深圳節水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建設節水典范城市方面,將堅持節水優先,在城市生活、工業、農業領域重點開展管網漏損控制、非常規水源利用及智慧節水體系構建,推動節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形成節水生產生活方式,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
深圳將把再生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納入全市水資源統一配置。推動1億立方米以上的非常規水源利用設施建設,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80%。打造光明科學城、龍華九龍山數字城、坪山高新區等三大再生水利用示范區,實現再生水全面替代自來水用于市政綠化澆灑、道路沖洗和河道生態補水,形成三區域兩行業再生水利用格局。推動城市供水管網分區計量,居民小區獨立分區計量(DMA)100%全覆蓋,建成1000個節水載體。
提升精細韌性應對能力
水災害防御堅實穩固
肩負“雙區疊加”的重大歷史使命,深圳水災害防御工作新舊問題交織。一方面城市內澇治理體系需要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城市水災害防御標準和防災能力要進一步提高。
深圳將對全市177座水庫和51座有壩山塘開展隱患排查和安全鑒定,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明熱河等滯洪區工程,提升雨洪蓄滯能力。結合城市更新與道路建設,推動城市雨水管網提標。推進內澇積水點“一點一策”治理。建設排澇河口泵站等13座排澇泵站,提升排澇能力。實施海堤提標工程,按生態海堤要求高標準打造濱海岸線。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加強城市重要市政基礎設施、重要交通設施洪澇安全隱患排查,備齊備足防汛搶險物資和設備。健全洪、澇、潮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和全過程應急處置體系。至2025年,城市防洪、防潮能力達到200年一遇,內澇防治能力達到50年一遇。
完善全要素水環境治理系統
河湖水體長制久清
要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不返黑不返臭”,堅持流域系統治理,推進水污染治理“雙轉變雙提升”,加強水生態修復,維護河湖水體健康。
深圳將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深化“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工作。實施濱河等18座水質凈化廠新改擴建工程,新增處理規模225.8萬立方米/日,全市水質凈化廠總規模預期達到850.3萬立方米/日。實施西部新(擴)建水質凈化廠出水總氮控制。啟動深汕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開展鐵崗等6座飲用水源水庫流域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加大廠網河一體化運行維護和住宅小區排水管理力度,建立河湖管養長效機制。至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85%,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占比達到60%,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0%。
推動水產城共治共融
水文化水經濟繁榮活躍
《規劃》指出,要充分挖掘水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水利風景區,濱水濱海區域實現“開放、綠色、融合”,推動河、湖、近海等水域及水務工程設施成為深圳人的“休閑公園”“文化樂園”,實現濱水空間開放共享,促進水文化、水經濟發展。
深圳將高質量建成1000公里碧道,包括龍崗河、清林徑水庫等“五河兩湖”碧道以及貫通東西海岸的濱海碧道,推動碧道展示館等水文化載體建設。對具備條件的水庫開展庫周環境治理,打造城市公園型水庫。實施水務設施景觀化生態化改造,對有條件的廠站實施入地改造。積極推進水務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逐步樹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深圳水務品牌。
深化水務一體化管理
智慧水務一網統管
“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實現全要素全周期管理,發揮先行示范作用,強化流域、行業、都市圈一體化管理和數字治理,推動水務一體化改革再出發。加強水務行業數字治理工作,實現水務資產數字化全覆蓋、建設數字孿生流域,建成水務“四預”智慧管理體系,實現水務管理智慧化。加強河湖長制工作,以水面率、河湖岸線有效管控比率為抓手,加強水域空間和水岸線監管,全面建立河湖水系空間監控網絡,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實現涉水空間涉水事務管理全考核。
聚焦重點發展片區
打造現代水務治理范例
“十四五”期間,深圳還將主動服務,聚焦重點發展片區,緊扣韌性安全、綠色生態、品質智慧、水城一體水務發展主題,分別制定治水策略,努力打造人水和諧、水城相融的水務現代化示范區。其中,光明科學城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科學水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打造灣城一體高品質水系統、海洋新城則針對珠江口河口生境特點,打造水海城一體生態新城。(方勝)
院士點評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
深圳“十四五”將開創“六水共治”新局面
“十四五”時期,深圳的歷史使命是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深圳水務發展工作應當圍繞上述目標,一方面要保障深圳這樣的超大城市安全運行,一方面要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我國超大城市水務發展工作起示范作用。
從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角度看,核心是要做好水資源保障和水災害防御。城市供水無論是水量還是水質都應當做到安全充足,水災害防御標準和能力要進一步提升和加強。
從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深圳城市高強度開發、高密度人居,實體經濟非常發達,水環境容量相對低,要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水岸線治理,逐步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
同時,深圳要在水務行業監管、治水技術提升與標準建設等方面敢于創新,打造體現我國最高水平的治水品牌。要把改革發展的重點放在智慧化、一體化監管以及韌性低碳、水城共治方面,樹立智慧水務、水城共建的標桿。
《深圳市水務發展“十四五”規劃》圍繞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線、持續推進防災減災救災等應急體系建設、推動治水從治污轉向全面提質、全周期全要素智慧化監管等方面,分析問題,剖析不足,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最強,提出了符合深圳實際和發展要求的水務發展目標和任務。相信到“十四五”期末,深圳市水務發展會提升到全新水平,開創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六水共治”新局面,能夠為全國治水工作作出示范。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