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發射升空的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通過攜帶的合成孔徑雷達(LT-1 SAR)載荷,已實現在軌成像,圖像質量優異。該衛星數據由中科院空天院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負責接收。
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首個啟動的衛星型號任務,由A、B星組成,主要滿足全球重點區域形變監測、災害應急響應、國土測繪、全球森林資源普查等相關領域遙感信息獲取的需求。
合成孔徑雷達(SAR)載荷是一種微波成像雷達系統,通過主動向地面發射大功率電磁波,并接收地面物體反射的電磁回波,可不受光照和氣候條件限制,全天時、全天候拍攝高分辨率微波照片, 甚至可以透過淺層地表或稀疏植被獲取被掩蓋的信息。
LT-1 SAR載荷由中科院空天院載荷研制團隊負責研制,是我國首個以差分干涉測量為主任務的對地觀測系統,有望獲取地表毫米級精度的形變信息,在地表形變測量、地形制圖、地質災害監測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據悉,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將于不久后發射。為確保A、B雙星協同雙基成像實現高精度對地測量,載荷研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非中斷相位同步技術,使兩個分置的SAR系統相位同步精度比國外同類技術高出一個數量級。
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SAR干涉測量模式工作示意圖(中科院空天院供圖)
LT-1 SAR載荷還具備多模式極化成像能力,可獲取材料特性、幾何形狀和方向取向等豐富的地物信息。而為解決全極化成像與幅寬及可視范圍的矛盾,載荷研制團隊提出了多模式混合極化和新體制波束賦形等一系列新技術,使全極化模式成像幅寬和可視范圍均得到大幅提高,顯著提升了衛星的觀測效能與性能。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