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不滿19歲的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比賽決賽中上演“驚人一跳”。
她做了一個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超高難度動作——“向左偏軸轉體1620+安全抓板”,成功逆襲,拿下了金牌。
谷愛凌不僅成為奧運會該項比賽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也實現了中國國家隊在女子滑雪比賽中金牌零的突破。
本來就已經“大熱”的谷愛凌,經此一戰,更是在中美兩國都刮起了一陣“谷旋風”。
奪冠后,面對中外記者的提問,谷愛凌更是使用中英文交替回答,非常得體,非常完美。
谷愛凌實在是太贊了,你沒有理由不喜歡她。
即便是美國媒體,絕大多數提到谷愛凌,也是難掩欣賞。
近年來,一向非常反華的《華盛頓郵報》,也刊發了該報專欄作家杰里·布魯爾(Jerry Brewer)的一篇文章,對谷愛凌稱贊有加。
美國《紐約時報》則專門報道了谷愛凌奪冠后中國社交媒體上刮起“谷旋風”的情況。
谷愛凌太特別了,不由得你不喜歡她,為她鼓掌。
她年輕,自信,開朗,富有天賦,面對各種爭議,表現出了遠超她年齡的成熟、大氣和穩重。
就像我在前幾天的文章里所說,谷愛凌身上代表了中美兩種文化、兩個社會的優點。
但此時此刻,我們一定不要忘了,谷愛凌畢竟還是一個剛剛度過18歲生日的“孩子”。
很多人在這個年齡階段,連世界是什么都看不太清楚,更不用說直面全世界媒體的報道和地緣政治的紛紛擾擾。我們不要把太多的東西強加給谷愛凌,否則反而不利于她的成長和今后的人生。
我們喜歡谷愛凌,首先喜歡的還是她作為一個年輕且極有天賦的運動員,身上所體現的那種體育精神。
她練習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項目才不過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能拿下奧運會冠軍,只能說她實在是太有天賦了。
但是,在這種天賦的背后,我們也可以想象谷愛凌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我看到一個視頻,谷愛凌在練習滑雪的過程中,有一次甚至摔出了腦震蕩,出現短暫失憶。
就在北京冬奧會開始前,她還在四川成都集訓,一次又一次爬上高臺,滑下來,摔倒,然后站起來,再次練習。
這才是一個奧運會冠軍最大的魅力
為了熱愛和夢想,拼盡全力,無所畏懼。
他們,在挑戰自己極限的同時,也在不斷突破人類的極限。
這才符合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
在谷愛凌完成“驚世一跳”之后,后面的兩個選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誤,特別是法國選手勒德,因為最后一跳失誤,喪失了原本的領先優勢,眼看著到手的金牌“飛走了”。
這是一個運動員最大的痛苦和遺憾。
我們看到,谷愛凌走上前去,跟勒德擁抱,安慰她。
這也體現了很好的奧林匹克精神。
比賽有輸贏,項目只有一個冠軍,但運動員之間可以相互激勵、相互關心,甚至是相互成就。
一個偉大的運動員,從來不是站在別人失敗的痛苦上,獨享成功的“獨狼”,更不是為了輸贏可以丟掉人性精神的“比賽機器”。
當然,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谷愛凌生在美國、長在美國,卻代表中國出戰的事實,也引發了很多爭議。
在美國,右翼的“福克斯新聞臺”,還有一些偏激的民眾,對谷愛凌有很多指責。
但是,谷愛凌沒有跟他們糾纏,一再強調,自己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成為更多中國女孩的榜樣,激勵她們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夢想。
谷愛凌還反復強調,希望通過體育,可以讓人們走得更近,而不是去造成更大的分裂。
這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
今天,我們談論谷愛凌,恰恰應該聚焦她在賽場上的表現,理解她在賽場下所做的刻苦訓練,支持她積極向善、激勵更多人的初心和情懷。
在“谷旋風”之后,很多人將對谷愛凌的關注帶向了極端,要么刻意“神化”她,要么有意用“娛樂化”的方式消費她,這都沒有必要。
谷愛凌是人,不是“神”。
這幾天,中文互聯網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就體現了這種不恰當的“神化”和“娛樂化”的趨勢:
“谷愛凌十幾歲就學會了滑雪、騎馬、射箭、跑步、越野、游泳、沖浪、攀巖,精通多種語言,精力充沛,記憶力驚人……
這滿級天才少女引來無數段子手:
上一個達到如此成就的中國人是郭靖。”
段子,可以讓人會心一笑,但千萬不要當真。
毫無疑問,相比同齡人,谷愛凌有著更為豐富的人生,在人生的早早階段,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歸根結底,她依然是一個普通人。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出身、機遇、天賦各不相同,這很正常。
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做好自己的事情,積極向上,努力拼搏,都可以很美,很贊。
還有人試圖挖掘谷愛凌“過人”的身世:她父母是誰,她外婆是誰,她怎么在海淀黃莊上補習課……
這些細節,當作花絮看看就好,千萬不要沉迷其中。
這既不是谷愛凌人生的全部,更不是谷愛凌取得今天成就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我們關注冬奧會、關注體育的初衷。
2月8日,谷愛凌在首鋼滑雪大跳臺上演了“驚世一跳”,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但我們也要清楚,作為一個運動員,不可能永遠上演神奇,在今后的比賽中,她也有可能出現失誤,也有可能拼盡全力,但最后卻與冠軍失之交臂。
我們不應該以成敗論英雄。
只要谷愛凌為了自己的熱愛和夢想,一直在努力,這就夠了。
讓我們一直祝福她。
請大家留意一下,接下來,谷愛凌還有兩項比賽:分別是2月13日和14日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比賽,以及2月17日和18日的女子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技巧比賽。
我們期待谷愛凌在這兩個她更擅長的項目中,拿更多的金牌,但即便是她沒有拿到金牌,也不是“世界末日”。
從2008年到2022年,中國社會已經改變了很多,我們對待運動員、對待金牌、對待比賽成績,有了更為理性、更為務實的看法。
只要拼搏,都值得掌聲。
冠軍,值得最熱烈的掌聲。
谷愛凌未來人生的路還很長,只有她自己才能決定她怎么選擇。
目前,她接了很多代言,希望這不至于影響她的訓練和比賽。
一個運動員,最終還是要用賽場上的表現和成績說話。
我也想再次提醒朋友們,在這一次冬奧會會上,中國隊不僅有谷愛凌,還有武大靖、任子威等其他獲得金牌的選手,還有很多雖然沒有獲得金牌,但依然展現了自己實力和風采的選手,他們同樣值得欣賞、值得掌聲。
即便是在比賽中摔倒的朱易,也不應該承受任何指責,更不應該面對任何網絡暴力。
我們對待冠軍的態度,體現了我們對天賦的贊賞、對努力的敬佩。
我們對待一個賽場上“失利者”,甚至是“失敗者”的態度,體現了我們做人的底線和準則。
這個世界不只有體育,更不只有成績,學會為每一分拼搏和汗水鼓掌,是一個人成熟和理性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集體展現出體育精神、人道主義精神的表現。
這一屆冬奧會,確實有些“魔幻”,但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紛繁復雜的地緣政治糾紛中,中國依然向全世界奉獻出了一屆精彩的體育盛會:
——中國人用一流的場館建設,用一流的賽事組織和保障能力,用嚴格但卻科學、有效的防疫措施,在疫情之下,為全世界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愛好者,奉獻了一場盛會;
——通過冬奧會,我們不僅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一流的“辦會”能力,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領先世界的防疫成果,也讓全世界看到了當代中國人的自信、開放和友好;
——通過冬奧會,我們也發出了全人類應該更團結、更加友好的積極聲音。
那些詆毀、污蔑中國的人,最終將成為歷史的棄兒,最終將成為時代的笑話。
中國人不是他們定義的那樣,更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中國人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從來不是為了爭奪和顛覆別人的霸權,而是為了讓14億多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中國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來不是以損害別人、別國的利益為代價,我們更愿意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冬奧會,注定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也將成為世界格局變遷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作為中國人,我們有信心,不僅可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中國,也能與世界上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和人民一起,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
頭條 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