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速滑館禮儀團隊向外國友人展示新年祝福。本報記者 郭紅松攝/光明圖片
盛事逢佳節,冬奧會閉環內紅紅火火。
農歷除夕將至,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年味兒濃濃。來自世界各國的媒體記者也沉浸在這歡樂祥和的氣氛中。
在主媒體中心二層,希臘轉播媒體工作人員拿著寫有“阿里斯”的紅宣紙展示給同事。“‘阿里斯’是我兒子的名字,希望他今年一切都好。”
在一層采訪間,寫福字、寫春聯,剪窗花,自制紅包,填充戲曲臉譜,現場送祝福等極具年味兒的活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媒體記者。
英國記者沃博爾一筆一畫地學習寫春聯。一副對聯寫完,沃博爾笑著嘆了口氣,搖了搖頭。“顯然我寫得不好看,但我還是挺喜歡這種有趣的形式。”
英國記者懷特布萊德對京劇臉譜和自制紅包等都展現出濃厚興趣。“工作人員的介紹讓我知道這些臉譜角色都是歷史上的人物。現在我還知道通過臉譜的顏色辨別人物好壞。”了解完臉譜,他又走向自制紅包的區域,向志愿者學習折虎年紅包。“實在太有趣了,我要把包好的糖果和中國茶葉帶回去送給我的孩子。”
當萬家團聚,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時候,臨近開幕的北京冬奧會賽場內外,仍有無數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冬奧盛典忙碌。
在國家速滑館,賽道中央的工作人員忙著進行彩排聯系。賽道上隊員或單人或集體做著滑行訓練;在首都體育館,按照訓練計劃,中國、匈牙利、英國、意大利、韓國等代表團的短道速滑隊進行了訓練,場內冰刃滑行的聲音伴著教練的呼喊聲,每個運動員都在抓緊最后的時間。
除了拼搏的運動員,志愿者們也在各自崗位上提供著貼心服務。
在張家口賽區冬奧村媒體中心,志愿者梁培超的工作是上下車引導,每天戶外工作8小時,寒風與冬雪考驗著他。“心情真的很激動,寒冷這些都顧不上。”在太子城高鐵站,志愿者張福田在入口處做翻譯引導,每天五六個小時工作,應對多語種咨詢。“工作時比較投入,有人員集中抵達、集中離開時很忙碌,進閉環一周覺得很快就到了過年這天。”
(本報記者 王東 黃小異)
頭條 22-02-02
頭條 22-02-02
頭條 22-02-02
頭條 22-02-02
頭條 22-02-01
頭條 22-02-01
頭條 22-02-01
頭條 22-02-01
頭條 22-02-01
頭條 22-02-01
頭條 22-02-0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1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30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
頭條 2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