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通訊員 耿聃 陳名
“探輪已下輪,數據傳輸正常,可以進行探傷作業,開始動車。”1月20日凌晨0時10分,一列特殊的火車行駛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京哈線上,沒有乘客,沒有貨物,這是一列專門為鋼軌做檢查的鋼軌探傷車。
京哈線南起北京站,北至哈爾濱站,是黑龍江省連接關內,也是中國與俄羅斯聯運旅客列車的重要通道之一。春運期間,列車運行車次增加,加上東北的冬天氣溫極低,鋼軌易產生傷損和斷軌,影響列車運行。為確保旅客出行安全,哈爾濱工務機械段派出鋼軌探傷車為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各條線路探傷,查找鋼軌傷損。
有著8年探傷經驗的工長關曉峰說,鋼軌探傷就像醫生利用B超給病人做檢查,鋼軌探傷車是利用超聲波給鋼軌內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做檢查,并檢出傷損。
高寒低溫、霜雪大風對鋼軌應力和探傷質量帶來不小的難度。每到這個季節關曉峰和他的工友們都格外小心,生怕出現漏探誤判問題。
“信號不對,底波反射消失了,監視閘門出現雜波,應該是扎輪了,申請換輪。”作業開始才不到一個小時,工友們就遇到了探輪被扎的情況。司機停穩車輛后,3人下車更換探輪,提輪、拆恒溫管、松緊固螺絲、更換探輪、緊固螺絲、安裝恒溫管、落輪、調試,各個步驟一氣呵成。僅用5分鐘便順利完成全部流程,顯示屏各項數據和圖像波紋恢復正常,探傷作業繼續進行。
關曉峰說,扎輪就像扎胎一樣,因為鋼軌表面不確定的因素,導致了探輪破損。而鋼軌探傷車的工作原理正是由探輪發射超聲波進入鋼軌內部,回波通過電纜傳至計算機,顯示出圖譜,通過圖譜來判斷鋼軌內部是否有傷損。所以必須要保證探輪的狀態完好無損。
4時20分,隨著車輛進入哈爾濱站,150公里的探傷作業順利結束。來不及休息,關曉峰和工友們馬不停蹄地開始整理今天收集的鋼軌數據,分析判定傷損,形成報告報送給維修單位,以便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在這個被稱為“鋼軌醫生”的探傷隊伍里,像這樣的探傷工作每個月有20天左右,隊員們操縱著這臺鋼軌探傷車到各地去探傷。除了工作,大家吃住也都在這列車上。
關曉峰說,一列探傷車有8名隊員,包括司機、探傷操作員、巡檢操作員、機械鉗工和后勤人員,這些人員保證了20多天在外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
“雖然鋼軌探傷工作不被大家了解,但是我們同樣重要。在春運期間能看到旅客們平平安安地回家過年,我們心里特別高興,因為背后也有我們付出的汗水,讓我們感到非常自豪。”關曉峰看著忙碌一晚的收獲高興地說。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