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共享單車,需要先實名認證。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近日公布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系統技術與服務規范》提出,共享單車企業應識別、校驗承租人身份證號和姓名,以此判斷其是否滿足租車條件。新規范將從今年4月起實施。
掃碼騎車
校驗承租人身份證
新規范要求,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營平臺,應具備識別承租人注冊身份證號碼和姓名,校驗承租人身份證號碼和姓名與“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信息是否一致,判斷承租人是否滿足租車條件的功能。承租人客戶端除了應具備周邊可租用車輛查詢、租用、結算、在線支付等功能之外,還應明確規定騎車年齡、騎行規則,提示承租人遵守交通規則等;展示承租人的信用信息,包括當前信用分值、信用劃分等級、增減規則。
規范停放
禁停區停放將預警
如何防止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新規范提出,共享單車應具有定位功能,車載智能終端應包括衛星定位裝置,宜定位精度誤差應優于15米。對于承租人來說,客戶端電子地圖中應標注停放區位置,展示入欄管理區、禁止停放區、運營范圍邊界,宜實現騎行路徑規劃并引導承租人還車至停放區。一旦共享單車被停放在禁停區,應具備向企業運營平臺預警、報警等功能。記者注意到,規范特別提出了“共享單車入欄率應高于90%”的要求。
清理淤積
60分鐘內處置完成
為了防止用車高峰期出現共享單車“淤積”問題,新規范專門對共享單車“調度”提出要求。例如,企業應制定車輛調度計劃,根據區域車輛租還流動規律和停放數量,編制早晚高峰期間和周期性車輛調度清運計劃,并跟蹤記錄調度計劃執行情況,加強車輛日常調度管理,緩解車輛潮汐現象。交通樞紐、軌道站點、重要商圈等重點區域應采用電子圍欄與人工管理相結合方式,早晚高峰期間,應設置專職管理員,負責疏導和調度。對占壓盲道、綠化設施帶、廢棄車輛應及時調度清理。投入運營的故障車輛應在48小時內拖離故障現場,送到固定的停車場或維修點。
一旦遇到極端天氣、重大社會活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情況,共享單車企業應立刻“應急響應”。企業應及時響應屬地管理部門清理淤積車輛、規范停放秩序等調度要求,響應并到達現場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處置完成時間一般不超過60分鐘。
(記者:張楠)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