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14日電(記者尹思源、梁姊、黃江林)不知不覺中,青年群體已經成了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社區、街道、醫院、學校……到處都有他們年輕而充滿活力的身影。
“一上午走了2萬步”
“5分鐘后下樓做核酸,您裝上杯熱水,穿暖和些!”一大早,天津濱海新區寨上街道東風里社區的樓棟里就響起了李軻的聲音。
東風里社區老年居民占半數以上,很多是獨居老人。挨家挨戶做通知、協助高齡老人掃碼登記、維持現場秩序……在剛剛過去的兩次全員核酸篩查當中,李軻成了這里的核酸檢測點最忙碌的人之一。
1997年出生的李軻,去年來到寨上街道黨建辦工作,無論做什么,都是一路小跑。“第一次參與到防疫工作中來,剛開始還有些擔心,工作會不會遇到困難、居民們會不會不配合,但真正忙起來就顧不上這些了。”李軻告訴記者,她在防護服上寫著“顏值最高,戰力最強”的字樣。
核酸采樣現場工作爭分奪秒,抗疫一線的每位工作人員都在堅持,自從10號濱海新區第一輪核酸采樣開始,到13日第二輪采樣結束,李軻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最忙的時候,一上午“微信運動”步數就達到了2萬步以上。
“抗疫一線就是最好的思政課堂”
1998年出生的宋曉波是天津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第五期培訓班學員,也是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不久前,他來到天津市靜海區大邱莊鎮進行基層鍛煉。
宋曉波介紹,1月8日正值周末,天津發生新一輪疫情,宋曉波意識到防控工作將要升級,火速返回實踐鍛煉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他挨家挨戶給居民打電話排查情況,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點。“緊接著就是全員核酸篩查,我休息了一會兒就被派到李八莊村協助全員核酸篩查。”
↑1月12日,宋曉波為李八莊村的村民錄入個人信息。(受訪者供圖)
1月10日,靜海區開展第一輪全員核酸篩查。“當天凌晨4點出發前往核酸采樣點位,一直到晚上11點才歇下來。”宋曉波說,他主要負責現場的設備調試、信息登記、身份核實、秩序維護等工作。
在核酸篩查現場,他向一個大娘遞身份證時,被大娘一把拽住了雙手。“孩子,你這手冰涼的,大娘給你捂捂。”宋曉波說,大家都很配合檢測工作,讓他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的很多同學、朋友都在一線當志愿者,為戰勝疫情,付出自己的努力。
“抗疫一線就是最好的思政課堂。”他說。
“晚上在居委會打地鋪”
“還有沒有沒登記的?”這個正在喊著讓市民登記、嗓子有些沙啞的小姑娘叫劉丹,是一名“95后”社區志愿者。
帽子邊散落著還沒有來得及梳理的頭發,凍得通紅的手,一件紅馬甲。當記者問及最近她有沒有回過家時,劉丹說,“前幾天,我們晚上在居委會打地鋪”。
由于疫情,劉丹支援的社區8日起被劃定為封控管控區,晚上她和志愿者們在社區服務中心打地鋪,“不過也睡不了幾個小時。”劉丹說,這幾天,她們有了休息的房間,辛苦工作后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從逐層逐戶敲門到幫助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預約登記,從組織居民開展篩查再到統計居民生活需求、引導大家有序采購,劉丹很少停下腳步。“真的很累,但當居民們向我表示感謝的時候,仿佛驅散了疲憊”。 劉丹說。(參與采寫:李帥)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