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12月26日,中國航天捷報頻傳。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26日晚進行第二次出艙活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6日11時1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遙三十九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6星(5米光學衛星02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2月26日18時44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成功打開天和核心艙節點艙艙門,航天員葉光富、翟志剛分別于18時50分、19時37分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后續將協同開展空間站艙外全景相機C抬升、自主攜物轉移驗證等操作。本次出艙過程中,駐守艙內的航天員 王亞平配合地面操控機械臂,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作業。
據了解,實施艙外作業正在成為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工作常態。后續,中國航天員將開展次數更多、更為復雜的出艙活動,為空間站順利完成建造及穩定運營提供有力支持。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機械臂技術負責人胡成威介紹,此次出艙活動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機械臂輔助航天員抬升艙外全景攝像機C。目前全景相機C安裝緊貼艙體外壁,拍攝范圍有限。通過此次抬升,航天員將給相機安裝一個支架,以便相機視角更寬闊,能夠看得更遠,更有利于觀察艙表狀態和航天員艙外活動。胡成威介紹,此次相機位置比較特殊,機械臂需要避開艙外設備,安全性和控制精度要求都很高,機械臂運動時需要更加平穩、精確。
據介紹,為了本次出艙任務,機械臂研制團隊配合空間站系統開展了大量的仿真工作,進行了多次飛行程序推演及1∶1模擬演練,對相關指令、數據進行了細致核對,對飛控協同程序和故障預案等文件進行討論,確保各崗位人員熟悉協同流程,確保機械臂輔助航天員出艙任務順利完成。
26日上午發射的資源一號06星(5米光學衛星02星)則是當天備受矚目的另一航天新聞,因為該星將進一步推進我國陸地資源調查監測衛星業務系統化應用。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5米光學衛星02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的一顆業務星,運行于太陽同步軌道,主要載荷為可見近紅外相機、高光譜相機和紅外相機。衛星發射質量約2500公斤,在軌可獲取優于5米全色、10米多光譜以及30米高光譜圖像數據,形成具有中等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的陸地資源遙感觀測能力。
該星投入使用后將與5米光學衛星01星組網運行,將可見近紅外相機國土區域重訪時間由3天提升為2天,有效提高觀測時效性,實現高效全球觀測,滿足現階段我國自然資源監測與調查、地礦勘測、地質環境監測等業務對中分辨率遙感數據的需求。
另據報道,25日,嫦娥五號備份存儲樣品交接儀式在韶山市舉行,國家航天局向湖南大學交接月球樣品備份證書,這標志著探月工程月球樣品備份存儲韶山基地正式啟用。(劉 揚)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