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軌道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總規模達到1萬公里以上,完善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
高度融合、樞紐無縫銜接
《規劃》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軌道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進出川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設施“一張網”,點線協調、銜接高效的樞紐“零換乘”,客貨并重、聯程聯運的運輸“一體化”。
軌道交通總規模達到1萬公里以上,其中鐵路網規模達到9000公里以上、覆蓋全部20萬以上人口城市,完善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實現重慶、成都“雙核”間1小時通達,“雙核”與成渝地區區域中心、主要節點城市1.5小時通達,與主要相鄰城市群核心城市約3小時通達。
到203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高度融合、樞紐無縫銜接、運營智能高效,運輸組織水平、科技和體制創新能力位于國內前列,軌道交通全面發揮客運和貨運骨干作用,支撐引領區域一體化發展。
推進“四網融合”
打造內聯外通的干線鐵路網
《規劃》要求,以重慶、成都“雙核”為中心,成渝主軸為骨架,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布局和銜接,加快補齊城際和市域(郊)鐵路短板,構建層次清晰、功能明確、布局合理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
推進多層次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著重打造內聯外通的干線鐵路網,構建客運通道和貨運通道。
客運通道方面,強化成渝雙城間直聯直通,建設成渝中線高鐵,打造成渝間直達客流主通道。依托京昆、包(銀)海、蘭(西)廣、沿江、廈渝等高速鐵路主通道,加快高速、普速干線鐵路建設,形成四向拓展的干線鐵路網,支撐成渝地區快速聯通其他重要城市群。
東向加快建設沿江高鐵成都至達州至萬州段和重慶至萬州段、鄭萬高鐵襄陽至萬州段、重慶至黔江高鐵,規劃建設沿江高鐵涪陵至宜昌段,規劃研究黔江至吉首高鐵;南向加快建設成都至自貢、重慶至昆明高鐵,適時規劃建設重慶至貴陽高鐵,快速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滇中、黔中城市群;西向建設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打通入藏戰略通道,快速聯通西藏、溝通南亞;北向依托既有西成高鐵、寶成鐵路、蘭渝鐵路、襄渝鐵路,加快建設西寧至成都鐵路,規劃建設重慶至西安高鐵重慶至安康段,快速聯通京津冀、關中平原、蘭西城市群。
貨運通道方面,填補路網空白,適當補強運力緊張路段,打造大容量、高效率的沿江貨運通道,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普速鐵路通道運能,完善貨運鐵路設施布局。
城際鐵路網
實現“雙核”直連直通
以成渝主軸為骨架,重慶、成都“雙核”輻射為主體,節點城市連接線為補充,優先利用干線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實現“雙核”直連直通、城市群節點互聯互通。
成渝主軸——依托成渝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利用既有滬漢蓉鐵路成遂渝段、成渝高鐵,以及規劃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等干線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加強重慶、成都“雙核”之間快速聯系,支持重慶向西、成都向東拓展。
雙核輻射——以重慶中心城區、成都為核心,依托四向拓展干線鐵路網絡,構建“雙核”與區域中心城市、主要節點城市之間的城際運輸網。
強化“雙核”輻射帶動,利用成貴、渝萬高鐵等干線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建成自貢至宜賓鐵路,規劃建設成都外環鐵路簡州至空港段、資陽西至眉山北段、壽安至彭州段及彭州至德陽北段(部分兼具聯絡線功能)、重慶至遂寧鐵路。
市域(郊)鐵路網
打造1小時都市交通圈
以服務便捷通勤為重點,圍繞支撐重慶、成都都市圈,優先利用既有鐵路資源,通過優化運輸組織、補強既有鐵路、改擴建局部線路、改造站房站臺、增建復線支線及聯絡線、增設車站等方式公交化開行市域(郊)列車,有序新建市域(郊)鐵路,有機銜接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打造1小時都市交通圈、通勤圈。
重慶都市圈——優先利用既有成渝、渝貴鐵路等富余能力開行市域(郊)列車,加快建設重慶中心城區至合川、重慶跳蹬至江津、璧山至銅梁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重慶中心城區至永川、重慶中心城區至南川、重慶中心城區至綦江(萬盛)、璧山至大足等重慶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推動重慶中心城區與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率先實現重慶與璧山、江津、長壽、南川同城化。
成都都市圈——加快建設成都至資陽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成都至德陽、成都至眉山、龍泉至天府機場,改造寶成鐵路并規劃建設青白江至金堂等成都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
要完善“雙核”城市軌道交通網,統籌城市內部交通和對外交通規劃建設,緩解重慶、成都等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
完善重慶、成都等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同步推進軌道交通新線建設和既有設施更新改造,統籌做好城市軌道網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及城市重要交通樞紐的預留和銜接,強化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提升設施資源整體利用效率。
樞紐銜接
完善三級客運樞紐場站體系
完善不同層次軌道交通系統樞紐功能及規劃布局,規劃建設九龍坡站至重慶東站直通線等樞紐疏解線或聯絡線,構建層次清晰、結構合理、分工互補的客運樞紐場站體系。
打造重慶西站、重慶東站、重慶北站、成都站、成都東站等Ⅰ型客運樞紐,促進綜合樞紐內部功能布局緊湊、“零距離”換乘。
打造重慶站、江北機場、科學城站、天府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十陵南站、天府機場站、雙流機場站、簡州站等Ⅱ型客運樞紐,推進立體換乘,促進與機場等其他交通方式無縫銜接。
打造沙坪壩站、復盛站、江津北站、銅梁站、大足石刻站等Ⅲ型客運樞紐,強化樞紐與公交、慢行、停車系統接駁。
此外,《規劃》還要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強化鐵路貨運服務,促進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融合,構建高水平軌道交通體系,推進各層次軌道交通高效融合、管理協同、綠色發展,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和出行體驗。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