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在北京召開,工信部召集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頭部企業,總結過去半年來APP個人信息保護專項整治行動的成果,部署下一階段整治行動。
“部分企業眼睛總盯著別人,有些APP存在不給權限、不讓用等用戶非常討厭的問題,甚至以用戶數量巨大為由拖延整改。一些平臺通過‘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下載APP,性質非常惡劣,我就不點名了。”一開場,工信部領導就“火力全開”,“希望各家領軍企業引以為戒,提高思想認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要陷入公眾信任危機和道德質疑。更不能以高科技之名,挖數據暗道,搞算法黑箱,行竊取之實,背離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和宗旨。希望各企業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緊抓落實,對于整改不到位或者反復出現問題的企業,工信部將嚴肅處理。”
會議指出,APP侵害用戶權益是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能否安心放心享受信息通信業發展帶來的各項美好成果。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工信部將“164號”文件《關于開展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的有效時間再延長半年至2021年夏。
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產品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對外交流的主要工具,而APP作為移動終端的主要入口,已經成為網民日常使用最頻繁、使用時長最久的應用集成之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境內APP在架數量已經超過350萬款,下載量排在前四位的APP類型分別為游戲類、日常工具類、電子商務類和生活服務類。
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免費的商業模式加劇了用戶權益侵害的風險。我國互聯網產業普遍采用前端免費、后端獲利的模式,隨著技術的演進,盈利模式也從在線廣告向基于大數據的定向推送、精準營銷轉變,用戶個人信息正在成為企業攫取利益的核心價值元。目前,企業違規成本低,個人信息保護能力不等,侵害用戶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
據了解,未來的整治行動重點放在三個方面:一是落實應用分發平臺的主體責任;二是嚴格審核企業開發者信息,嚴肅處理企業信息明示不到位的現象;三是嚴懲企業上架與下載或誘導下載內容不相符的APP。
為切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貫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工信部始終聚焦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以“最小必要性”原則為標準,履行責任和使命,連續兩年開展APP專項整治行動,旨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凈的信息環境。
此次會議還發布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范》10項標準和《APP手機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范》8項標準,涉及人臉、通訊錄、位置、圖片、軟件列表、設備、錄像信息等多個方面,這些標準將為企業合規經營提供明確規范要求,為治理工作提供依據和支撐。
切實維護用戶合法權益,嚴厲懲處互聯網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是今后互聯網監管的常態。會上,企業負責人公開宣讀了個人信息保護承諾書,承諾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積極參與行業自律,響應用戶關切,不觸碰用戶信息的底線。企業只有從思想上重視、行動上遵守,把用戶的利益作為企業的核心關切,才能持續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永恒不變的主題,這次會議標志著互聯網個人信息數據野蠻生長時代已成過去。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我國APP個人信息保護正在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實習記者 方正梁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