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威海市委依法治市辦以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為抓手,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實現了市縣兩級同步創建,同步提升。在2019-2020年開展的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中,我市環翠區被命名為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威海市政務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以及乳山市人民調解“六字工作法”被命名為首批示范項目。近期,我們在“法治威海”微信公眾號開辟了專欄,對我市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進行報道。今天推出第二期,《威海市推行“1235”工作模式 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和政務誠信建設》。
近年來,威海市以推進全國信用示范城市建設為抓手,突出信用應用與聯合獎懲,積極探索形成了“1235”信用威海工作模式,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和政務誠信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自2019年7月以來,在全國261個地級市綜合信用指數第一名;在第三屆中國城市信用高峰論壇上,威海市常務副市長王亮以《擦亮“信用威海”品牌 助力精致城市建設》為題做了主旨發言,并獲得了信易貸等6個方面的獎項。2020年10月,威海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和政務誠信建設工作被命名為首批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一、打造“1”個信用平臺,提升信息交換共享能力。
在建成以“一網三庫”為核心的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基礎上,實施信用平臺與網站一體化升級,與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網站在功能定位、整體風格等方面保持了一致,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及一體化應用,榮獲“全國信用平臺和門戶網站一體化建設標準化平臺網站”稱號。截至目前,市信用平臺累計歸集信息2.43億條,“紅黑名單”信息2.5萬條。社會公眾可通過“信用威海”網站進行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和個人信用積分授權查詢,政府部門可通過信用平臺進行個性化、批量信用核實,累計核查企業信用信息4.3萬次。實現存量代碼100%轉換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二、強化“2”項制度設計,健全信用建設法制保障。
圍繞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披露、查詢、應用、異議處理、聯合獎懲、信用修復等方面,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聯合獎懲辦法2個規范性文件。配套印發了聯合獎懲等6個專項工作方案,在勞動用工、工程建設、商務流通等21個領域實施了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在財政資金使用、城市管理、交通文明等22個領域建立了“紅黑名單”管理制度, 搭建了“3+3+N”信用制度框架,構建了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
三、推行“3”張清單操作,完善信用工作運行機制。
按照“項目清單化”的工作思路,創新編制了數據歸集清單、應用清單和聯合獎懲措施清單,有效解決了“歸集哪些數據、用在哪些方面、如何獎懲”的問題,為數據歸集、應用和聯合獎懲提供了基本遵守和操作指南。“數據歸集清單”將49個部門(單位)的2680個行政管理服務事項納入信用信息歸集范圍。“應用清單”將信用承諾、信用核實、信用報告嵌入至35個部門(單位)的279個行政管理服務事項的辦事流程,形成具體的信用應用產品。“聯合獎懲措施清單”在國家已簽署的備忘錄的基礎上,按照“操作性強、實施效果好、能快速落地”的原則,明確了18個領域的23項激勵措施及執行部門,49個領域的31項懲戒措施及執行部門,聯合獎懲覆蓋面達到了50個領域。
四、突出“5”項重點工作,推動信用建設實現“五化”。
一是突出個人信用積分,推動信用信息評級化。出臺了《關于在全市開展“海貝分”個人信用積分的試行意見》,從表彰獎勵、道德公益、守法履約、社會責任、公共服務等5個維度,運用193個守信指標和1492個失信指標,依據千分制六級評價指標體系,對個人進行綜合信用畫像,并通過將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等5類表彰信息和破壞公共設施、燃放煙花爆竹、不文明禮讓等8類不文明信息納入個人信用積分指標體系,有效引導良好的社會秩序。
二是突出信用惠民便企,推動信用應用產品化。基于個人信用積分應用,編制了《威海市信用積分惠民政策清單》,啟動信易貸、信易批、信易游等35類信用惠民政策,讓市民真正體驗信用生活帶來的便利化和獲得感。例如:個人信用積分達到3A級,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連續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最短期限可由12個月放寬至6個月,貸款額度由不超過賬戶余額的20倍放寬至25倍,還款能力按不高于月繳存工資基數的50%放寬至60%。個人信用積分達到2A級以上,在威海市域內的 A級旅游景點享受5—7折優惠;將“海貝分”嵌入市民卡,燕喜堂醫藥公司、家家悅集團、安通停車、中石化等4家公司推出了“海貝分”折扣優惠政策,招商銀行等5家商業銀行開發了個人“海貝貸”信用產品。
三是突出信用信息應用,推動聯合獎懲常態化。推行“清單式、模塊化、嵌入型”聯合獎懲模式,僅需4個步驟,即可完成從查詢到反饋的全流程操作,并嵌入至40個市直部門和各區市的870多個行政辦公電腦,全國1000多萬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和本市發布的“紅黑名單”信息,全部實現自動實時查詢和部門聯動獎懲。截至目前,共發布6批次紅黑名信息,為1572家企業發放信用貸款16.51億元,對3472個嚴重失信主體實施了聯合懲戒,對4061個守信主體實施了聯合激勵。比如:威海卓達房地產開發公司因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被取消關于“榮耀威海·行業領軍企業”名單評選資格;威海廣瑞進出口公司因列入紅名單,獲得了市商業銀行3年期“網易貸”信用產品資格,授信額度50萬元,可“隨借隨還”,有效解決了公司資金周轉問題。
四是突出重點領域監管,推動行業管理規范化。按照“有信用承諾、有信用記錄、有分級分類、有紅黑名單、有聯合獎懲”的標準,將公共信用信息與行業監管信息進行整合應用,推行“信用+”行業管理模式,在食品、藥品等23個領域開展了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在政務誠信方面,將政府部門信用狀況納入年度考核,完成65個村居組織、37家涉金融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不存在重大失信事件。在商務誠信方面,完善了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通運輸等11個領域信用監管制度,探索了“信用+商業街區”模式,消費者掃一掃商戶信用狀況的二維碼即可知道該商戶信用狀況,實現由行業內部監督向市場客戶監督管理方式的轉變。在社會誠信方面,完善了勞動用工、物業管理、城市管理等10個領域信用監管制度,大大降低了社會管理成本和失信問題的發生,比如:推行“信易停”,通過把個人信用積分加載到“信易停”移動APP上,推行“隨停隨走、網上支付”停車收費模式,有效解決了停車場管理難等問題;開展“信用+漁業監管”,將非法捕撈、違反休漁期規定等失信行為與燃油補貼、融資貸款等掛鉤,推動部門協同監管與聯合懲戒,漁船違規作業明顯減少。
五是突出誠信文化引領,推動宣傳教育經常化。印發了《威海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宣傳教育方案》,將誠信教育貫穿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引導市民做誠信君子,在全社會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氛圍。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了青少年誠信主題教育,組織開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萬企亮信用”“誠信教育進社區·爭做和諧好鄰居”等主題活動100多場次。在“信用威海”網站上設置專欄,對誠信典型、突出問題、經驗做法等方面進行了跟蹤報道,“信用威海”網站及微信公眾號信息年更新量達2755條,被“信用山東”采用信用稿件1053篇。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