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彩椒艷得像個紅燈籠、綠色的彩椒青翠欲滴、脆嫩的荷蘭豆掛在豆苗上……當前,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清鎮園區里,53個棚的彩椒采收正在收尾,113畝荷蘭豆接茬開始進入采收季。
“前段時間才發了一批貨到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和花溪石板批發市場,今年53個棚的彩椒采收達500噸。”清鎮園區總負責人賀彥鴻介紹,荷蘭豆預計能采收17萬斤以上,露天種植的香蔥等也已開始供應市場。
清鎮園區是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之一。
長期以來,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貴陽市的西紅柿、辣椒、茄子、黃瓜等喜溫性茄果類蔬菜缺口比較大。建設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正是貴陽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解決貴陽市蔬菜保供季節性缺口和供應結構性不平衡問題的重大舉措。為此,貴陽市按照“科學化布局、規模化實施、設施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的建設思路,支持貴陽市農投集團在開陽、清鎮、修文、息烽、烏當、花溪共建設41個種植生產片區,總投資約30億元。
其中,清鎮園區規劃總面積達7400畝,有駱家橋、石牛、流長、老院子、衛城、張家坪6個基地,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投入、統一建設、統一組織、統一營銷的模式推進建設和運營。
與以往的農業生產不同,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是按照設施農業的標準建設的,布局避雨單拱棚、連動生產大棚、配套補溫補光設施、節水灌溉設施以及種繁育苗設施等,實現了100%生產設施化,是貴陽市設施農業發展的樣板。
“我們突出貴陽適合種植夏秋冷涼蔬菜的優勢,按照‘優質茄果類+特色生態葉菜’周年栽培模式合理安排接茬,可年產優質生態蔬菜3.12萬噸。”賀彥鴻介紹,清鎮園區2019年4月開工建設,目前實現全面投產,已累計完成種植5397.39畝,其中大棚2607.39畝、露天2790畝。
在銷售方面,目前,清鎮園區已累計完成銷量2850噸、660萬元,切切實實地保障了市民的“菜籃子”。
清鎮園區不僅積極供應貴陽及惠水等省內市場,還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廣西、重慶、四川、湖南等省外市場,讓貴陽的優質特色生鮮蔬菜走出大山、風行天下。
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不僅是貴陽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產業扶貧工程。在建設運營過程中,貴陽市農投集團積極采取“貴陽市農投集團+區(市、縣)平臺公司+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民”的經營發展模式,覆蓋了清鎮市6個鄉鎮、14個村,其中貧困農戶344戶、956人。
據介紹,清鎮園區的建成投產,可以使園區土地每畝年均增收3萬元左右,按照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可實現每年村土地所有權固定分紅4.2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農民土地承包權分紅166.4萬元,保證農民承包土地穩定增收;留守農民轉型現代蔬菜產業工人就地就業人均分紅1.6萬元左右,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如今,每天在清鎮園區各基地務工的人數都保持在350人左右,當地村民楊燕就是其中一員。她說:“以前農閑的時候就閑著沒事干,現在在蔬菜基地打零工,可以多掙點錢,一個月能有3000元收入。”
盡管已經進入冬季,但清鎮園區仍然一片“春意盎然”:西蘭花正在茁壯生長,預計明年1月底可以采收;450畝羊肚菌也已經種下;53個彩椒棚也將重新清棚,然后種下西蘭花。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樊成瓊)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