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長子營鎮是一個傳統農業鎮,由于農業發展資源、資金、技術等力量薄弱,缺乏產業支撐,農戶增收渠道不穩定,農村集體經濟增收困難,尤其是西北臺、南蒲洲營、安場、潞城營一村、潞城營四村,這五個村村集體經濟多年來一直沒有什么起色,被列為經濟薄弱村。“看著周邊村發展的越來越好,我們幾個村書記心里也都憋著一股勁兒呢,一定要把集體經濟搞上去。”西北臺村黨支部書記楊翠俠說道。
今年,長子營鎮黨委立足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多次召開座談會,精準分析各村資源優勢,邀請農林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為這五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定下了“五村聯營”,抱團闖新路的發展方向。
由五個經濟薄弱村各出10萬元,整合成50萬元專項發展資金,打捆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規模經濟效益,克服“單打獨斗”力量薄弱的短板。結合五村資源分布特點、市場需求和專家意見,長子營鎮決定利用西北臺村林地面積大、土地肥沃、土地產出率較高的優勢,進行林下農作物及花草類產品種植,為五個村建立了資源共享、生產互助、利益共沾、風險同擔運行機制,將“單打獨斗”變成“抱團取暖”,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據了解,通過西北臺村出地、五村聯合出資、政府技術支撐的運作模式,今年西北臺村已林下種植煙薯150畝、大蔥80畝、花生30畝,根據農作物長勢情況和市場行情,預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0萬余元,解決閑置勞動力本村就業50余人。
目前,村北頭綠油油的80畝優質大蔥已經長到一人多高,迎風招展,靜待豐收。
“大蔥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較低,耐寒喜濕,我們選用優良的品種,嚴格按照專業化種植方式進行培土澆水,預防病蟲害等日常管理工作,種出來的大蔥個頭大、蔥白粗還甜絲絲的。”楊翠俠看著地里的大蔥樂開了花。
長子營鎮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郭書海表示,長子營鎮探索“五村聯營”發展模式,就是想把現有的資金、土地、人員都調動起來,形成有效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平原造林利用方式,幫助集體經濟薄弱村找到新的增長點,拓寬增收渠道,同時還可以為村里解決部分勞動力就業,做到“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
在“五村聯營”林下種植模式的帶動下,長子營鎮已有10余村精細化種植黃花、胡蘿卜、黑莓等林下經濟作物1000余畝,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探索了新的增長點,并不斷為美麗鄉村增添生態底色,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景觀雙豐收。(蘇雪)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