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生小陳反映,自己突然接到一個自稱是某貸款公司客服的人來電,稱小陳大學期間借的一筆9000元“校園貸”未還,可能會影響個人征信。小陳說,自己沒有進行“校園貸”,但是對方能說出自己很多個人信息,并稱可以指導小陳“注銷‘校園貸’”。在對方的指導下,小陳向多個App申請到總計6.5萬元的貸款。當他察覺到事情不對時,已經追悔莫及。
近期,一些地方出現了“注銷‘校園貸’”新騙局,不少在校生以及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紛紛“中招”,被騙金額少則幾千元,多則幾十萬元。
“注銷‘校園貸’”詐騙手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有注冊網貸平臺賬號或有貸款記錄的人,騙子會聲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配合注銷賬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第二類是針對未注冊網貸平臺賬號或無貸款記錄的人,騙子會稱“你的身份信息被盜用注冊了網貸賬號,需要配合注銷,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
騙子不但能準確說出學生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學校名稱,而且連消費記錄等隱私信息也一清二楚。這么多信息都正確,學生們就容易放松警惕,相信騙子。有的騙子還主動將自己的身份證件、工牌等信息向學生展示,以獲取信任。一些學生上當受騙,最終將從網貸平臺提現的借款全部轉入騙子提供的個人賬戶中
實際上,相關部門、業內并沒有推出所謂的“注銷‘校園貸’”操作,個人征信也無法人為修改。只要借款后能夠按時還清欠款,就不會影響到個人征信。
所以,當你接到自稱貸款平臺工作人員要求“注銷‘校園貸’”的電話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保護好自身財產安全,不要輕易向陌生賬戶轉賬。
如果已經不慎踏入“校園貸”陷阱或者遇到疑似“校園貸”詐騙的情形,應積極收集并留存有關證據,可通過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開發的“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里的“舉報通道”,如實進行登記舉報、提供線索,或直接撥打110報警求助。河南法制報記者王悅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