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報道:有一首歌的歌詞寫得很好,說“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但是,從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發布的《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看來,對于很多現在的孩子來說,歌詞里描繪的那種童年,恐怕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報告顯示,上課外班已經成了中國孩子校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這份報告的統計,有六成兒童都要上課外班,每名兒童平均每年課外班的花費高達9211元。而即便不上課外班,但說處理學校里的常規課業,對孩子們來說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報告統計,在上學日,平均每個兒童的校外生活時間分配中,花費時間最多的就是做作業,平均每天要花87.85分鐘,也就是近一個半小時。
校外生活被學習占據,對孩子來說到底是不是好事?家長為什么不敢放心地把校外時間完全還給孩子?如何讓校外時間從校內生活的延續,變成全面發展的契機?
“影子教育”成普遍現象,這個暑假你給孩子報班了嗎?
一整個暑假,7月上午上鋼琴課,下午游泳,晚上還有一節英語課,8月上信息編程、奧數,這是浙江10歲小朋友瑞瑞這個暑假的安排:
“這個時間就是個比較難選的東西,8月10號是他鋼琴考級的日子,所以整個7月份的每個上午8點到12點基本上他是在琴房練琴,7月份下午的話,我就給他安排得輕松一點,就游泳,晚上英語,整個8月份就是上午一節信息,下午一節奧數。”
對于同齡孩子來說,瑞瑞的課外生活并不特殊。《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顯示,兒童課外班參與的比例為60.4%。安徽的曹女士今年暑假給六歲的兒子報了這些興趣班:
“在幼兒園報了萌數、閱讀、足球,在外面報了英語。我家兒子這個班還算少的,還有小朋友報了畫畫、跳街舞、樂高,還有手工制作。”
報告對北京、長春、廣州、南昌等10個城市和農村的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階段的3~15歲兒童或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最終梳理14874份有效問卷,發現在課外班時間分配上,上學期間,5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4小時,周末兩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2小時。暑假選擇報班的比例為58%,國慶節為34.2%。參與組織編寫這一報告的中國兒童中心科研部部長,副研究員王秀江介紹:
“應該說參加課外班的輔導的這種情況呢,在整個東亞的情況都很普遍,很多的研究者把這個成為“影子教育”,是學校教育在外的一個投影,一個影子。我們的調查結果是從3歲到15歲的小朋友,平均看來,60%以上的孩子都會參加課外輔導班。”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