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
“喂?……”
這句平常通話時
再正常不過的一個招呼詞
有對父子卻等了13年
而幫助他們重逢的
竟是一件“問題”快遞
……
一件送不出去的快遞
3月13號,兩箱牛奶從江西南昌市發到了周口,快遞單上除了安裝公司家屬院和收件人“朱建軍”,其它信息都很模糊——沒有具體地址,也沒有收件人電話。
負責配送的小哥跑了一上午也沒將快遞送出去,回到營業部時還在念叨著:安裝公司家屬院。在一旁的邵壯威一聽,印象中自己負責的配送區域內有這個小區。倆人一合計,決定由邵壯威再去配送下這個“問題件”試試。
憑著印象,小邵來到周口市安裝公司家屬院,低矮的房子幾乎已經荒廢,幾經打聽,也找不到收件人“朱建軍”,無奈之下,小邵聯系了寄件人。
(△如今的安裝公司家屬院)
“問題”快遞背后竟另有隱情
電話接通后,小邵本想跟寄件人要個詳細地址或者聯系方式,好盡快將這個“問題件”給送回去,卻意外得知,這件快遞背后竟另有隱情。
一聽寄件人這么說,小邵覺得:這個忙,得幫!考慮到這家人失聯這么久,很可能已經搬家了。為了找到關于“朱建軍”的線索,小邵決定從院里的老人們著手。
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小邵挨家挨戶打聽時,他得到一個消息:“朱建軍”一家搬到了對面的小區。
懷抱著這件特別的快遞,小邵來到鄰居們所說的小區,找到了“朱建軍”。他會是寄件人苦苦尋找的家人嗎?
失聯13年后,父子首次通話
通話內容如下:
朱建軍:喂?……
朱予:喂?……
朱建軍:你是朱予嗎?
朱予:我是朱予
朱建軍: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朱予:我爸叫朱建軍
朱建軍:#¥%(一句上海話)
朱予:啊
朱建軍:喊你小名你都不知道嗎?我是你爸,我叫朱建軍
朱予:你叫朱建軍,你不是原來在安裝公司家屬院那邊住嗎
朱建軍:對呀,第二排呀
朱予:對對,第二排
朱建軍:路東的
朱予:第二家
朱建軍:第二家,對。乖乖,你叫老子要急死吧,我告訴你
朱予:你真的是我爸呀
朱建軍:我能不是你爸嗎
朱予:但是我爸的普通話說得沒有這么差勁吶,呵呵
朱建軍:你得了吧,你別給這挖苦了。咦兒子,你媽的眼睛都快看不見了
朱予:爸,對不起爸!我,哎……
朱建軍: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找到你了
從彼此遲疑著說出的第一聲問候,到一點點確認記憶中的信息,雖然沒有視頻畫面,但從父子倆的通話中,我們仍能感受到即使13年都沒有聯系過,父子之間的情感仍緊緊牽絆著二人。在父親看來,只要找到了兒子,過去的都過去了……
賭氣離家13年,快遞小哥幫忙尋親
父子之間怎么會這么久都沒有聯系?朱予說,2006年他剛大學畢業,因為一些瑣事和家人發生爭吵后就賭氣離開了家,這一走,就再也沒回去過。
如今,13年過去,朱予自己也已步入中年,在外孤身闖蕩這么多年,對家、對父母的牽掛也日益加深。憑著記憶,朱予下單購買了兩箱牛奶,寫下了老家的地址……
下單后的忐忑,終于在聽到那句“我是你爸”后如釋重負。現在的朱予,仍在南昌上班,跟過去十多年不同的是,每天,他都會和父母視頻聊天會兒,他說,等忙完這陣兒的工作,一定要回到闊別已久的家人身邊,和他們團聚。
感謝快遞小哥
讓這對失聯13年的父子得以重聚!
讓一家人得以團聚!
來源丨都市報道
記者丨王建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