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企業“走出去”的一張重要名片,“中國速度”、“中國奇跡”不斷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涌現。作為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以及現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先鋒,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在全球近60多個國家建成數百個重大項目,不斷為世界貢獻著“中國奇跡”、“中國速度”和“中國方案”。包括中國路橋在內的眾多中國基建企業是如何從名不見經傳一步步發展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路橋總經理杜飛。
圖為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景象。
承接“一帶一路”建設
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中國路橋前身為交通部援外辦公室,從1958年就開始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實踐。1978年中國路橋成立了公司,從新中國援外工作的執行者,到改革開放和‘走出去’的領軍者,再到‘一帶一路’建設者和‘中國方案’踐行者,中國路橋的發展可以說始終與國家戰略深度融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國際工程承包、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杜飛說。
據介紹,中國路橋的簽合同額、營業額分別由2012年的265.74億元、186.39億元,增長為2017年的586.05億元、299.82億元,在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營業額前100家企業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多年來,公司資產規模穩步擴大,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經營質量不斷提升,被國資委評為“中央企業先進單位”。
杜飛說,過去五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路橋搶抓機遇,在“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別、重要通道推動和建設了1萬余公里的公路、1136公里的鐵路、9座特大型橋梁、8個萬噸級泊位港口、3個機場,推動了10個國際產業園區項目,實現了蒙內鐵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公路、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內馬鐵路等一批戰略性重點項目的落地。其中,2017年通車的肯尼亞蒙內鐵路,是海外首條采取中國標準設計建設并成功運營的全產業鏈鐵路,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提供了大有可為的機遇期,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新開放格局,大大提升了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這也為中國路橋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了重要機遇。”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近年來,中國路橋實現了一批戰略性重點項目的落地。
除了肯尼亞蒙內鐵路外,目前在中巴經濟走廊,正在實施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公路二期工程。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中國路橋承建的泗水—馬都拉大橋、塔園橋被稱為“運用中國標準的典范”。在中國-中東歐“16+1”合作框架下,中國路橋完成了中國建筑企業在中東歐市場的“第一張名片”——澤蒙-博爾察大橋,落實了匈塞鐵路、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塞爾維亞中國工業園等多個重點項目。此外,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中國路橋僅在吉爾吉斯就實施項目20余個,里程658公里。
深化“走出去”
高質量推進轉型升級
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內容也在發生著變化。“以前可能更多就是專注于項目,把項目做好就行了,但現在隨著相互融通的不斷加深,企業主體作用不斷提升,深化發展戰略對接、規劃對接、項目對接,主動對接所在國發展戰略與產業規劃,積極參與駐在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布局,把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與當地工業化、城鎮化、綠色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杜飛說。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中國路橋努力與各國政府、企業合力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以蒙內鐵路為例,蒙內鐵路建設期間,為當地創造46000個工作崗位,與當地300多家分包商、900多家物資設備供應商合作,推動肯尼亞GDP 增長1.5個百分點。目前,1150位當地員工已完成鐵路運營培訓走上了蒙內運營的一線崗位。
同時,中國路橋還與北京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簽署“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養戰略協議,目前已全額資助赤道幾內亞、剛果(布)、安哥拉、肯尼亞、巴基斯坦等國300多名留學生赴中國高校學習。
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中國路橋也開始推進企業的轉型升級。除了在傳統基礎設施工程承包領域繼續保持業內領先外,還實現了鐵路全價值鏈業務、基礎設施投資業務、國際園區綜合開發等領域的強勁發展。
“這幾年,我們緊跟市場變化,推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杜飛介紹,肯尼亞蒙內鐵路項目建成通車并順利開通客貨運輸,獲頒首批海外鐵路運輸許可證,成為中國鐵路建設、標準、運營管理“走出去”的標桿。其他如,BOT特許經營項目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塞爾維亞中國工業園為代表的國際園區項目等,中國路橋已經由過去的工程承包進入到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我們現在不僅是‘承包商’,現在還是‘投資商’、‘運營商’”。
中國路橋建設完成了一批代表中國速度、中國質量、大國工匠精神的品牌工程,獲得2項魯班獎、7項國家優質工程獎、3項中國質量協會QC成果獎。
同時,中國路橋科技創新成果也在不斷推進,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級工法、123項實用新型及發明專利,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除此之外,中國路橋一直持續推進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成功探索出“聯合出海”、“產融建一體化”、“區域聯動”、“路港聯動”等新的商業模式,走出了一條海外發展的特色之路。
杜飛表示,從現在到“十三五”期末,是公司深層次推進轉型升級發展的攻堅階段,也是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關鍵時期。中國路橋確定了有質量、有效率、有速度、有規模、可持續的“四有一可”的高質量發展戰略。
“實現‘四有一可’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推動公司發展實現四個跨越,即由工程承包商向承包商、投資商、運營商、服務商、發展商五位一體的跨越;由生產經營向資本運作、資產運營的跨越;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高速度并重發展的跨越;由‘世界水平’向‘世界一流’的跨越。”杜飛說,未來,中國路橋將緊跟 “一帶一路”擴容步伐、深度對接國際產能合作、互聯互通等,深入研究國家交通強國、海洋強國、三條藍色經濟通道等專項規劃和多種多雙邊合作機制的完整路徑,在戰略大市場上提前部署、勇擔重任,加快推動系列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落實落地。
同時,以“主業相關、業務互補”為原則,加大投資和并購工作力度,促進產業鏈整體躍升,把公司打造成為國際業務的高端經營者和價值鏈的有效組織者。繼續深化體制機制變革,積極開展管理創新工作,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綠色可持續發展
履行央企社會責任
在實現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中國路橋也越來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越來越重視綠色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中國路橋實施的每一個項目,都注重與環境相融合,周密安排了在設計、建設及運營全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
“為了保障野生動物的正常遷徙,我們在蒙內鐵路沿線共設置大型野生動物通道14個,就連長頸鹿也可以不低頭通過。”杜飛介紹,2016年到2017年,中國路橋兩次在肯尼亞發布蒙內鐵路項目社會責任報告,成為第一個在海外發布項目社會責任報告的中資企業。
外交部部長王毅曾盛贊:“蒙內鐵路不僅是一條友誼之路,還是合作共贏之路、繁榮發展之路、生態環保之路。”
同時,中國路橋積極采用綠色技術和綠色工藝,注重對所在國資源的有效保護。在巴基斯坦建設喀喇昆侖公路過程中,開展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減少高海拔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在剛果(布),對水泥廠進行升級改造,廢氣粉塵回收利用率達到96%。在香港,中國路橋的項目多次榮獲“環境管理金獎”。
此外,中國路橋還先后負責了《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磚》、《裝飾混凝土磚》等國家標準起草,將節能、環保等因素融入到行業標準之中。
好的企業離不開高素質的人員隊伍,中國路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使黨建工作變為了“硬約束”,并且開展海外特色黨建,在海外大型項目成立黨工委,開創了大中交、大海外、大黨建的新格局。
“多年來,我們打造了一支‘靠得住、能干事、在狀態、善合作’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打造了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國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這也是我們推進事業前進的根本保障。”杜飛說。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