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員在箭扣長城巡視
繼今年初國家《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印發后,《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2018年-2035年)》也已經于近日印發。今天上午,在懷柔箭扣長城腳下,這份規劃的主要內容正式公布。
記者了解到,北京長城文化帶總面積達4929.29平方千米,接近北京全市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核心區占2228.02平方千米。規劃在梳理長城文化、優化空間布局、明確發展方向等方面特點鮮明,尤其是在優化空間布局方面,確定了“一線五片多點”的布局,其中“一線”即長城墻體遺存線, “五片”則包括馬蘭路組團、古北口路組團、黃花路組團、居庸路組團、沿河城組團5個核心組團片區。
長城文化帶近半面積屬核心區
據介紹,《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2018年-2035年)》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長城文化帶”專項規劃。規劃以國家《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為指導,以圍繞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的基本思路,遵循文物遺產保護與生態涵養并重原則,為北京市長城保護、傳承提供重要遵循。
規劃顯示,北京市長城文化帶總面積4929.29平方千米,分為核心區與輻射區,其中核心區為長城的保護范圍和一類建設控制地帶,面積2228.02平方千米;輻射區為除核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面積2701.27平方千米。
規劃主要內容包括資源構成、價值與現狀、規劃定位、原則與目標、規模與空間布局、保護長城遺產、修復長城生態等9個部分,界劃了北京市長城文化帶的空間范圍,對現存的文化與自然資源進行了梳理,對資源價值及現狀進行了評價,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北京市長城文化帶的戰略定位、發展原則和各階段目標,明確了核心區和輻射區的保護發展要求。
確定“一線五片多點”布局
記者注意到,規劃在梳理長城文化、優化空間布局、明確發展方向等方面特點鮮明。
在梳理長城文化方面,規劃按照資源與長城價值的關聯程度,對664處/片保護性資源的2873處資源點進行價值主題分類,共分為長城遺產、相關文化和生態資源3類。其中相關文化又分為軍防村鎮文化、寺觀廟宇文化、抗戰紅色文化、交通驛道文化、陵寢墓葬文化和歷史文化景觀。
優化空間布局方面,規劃將北京市長城文化帶的空間布局確定為“一線五片多點”,是對北京北部山區空間布局的優化。“一線”即長城線,是北京長城墻體連續形成的遺存線,是保護實施的主要對象。“五片”即5個核心組團片區,作為疏解長城開放景區游客壓力的集中展示區。
記者注意到,5個核心組團片區從東向西分別為馬蘭路組團、古北口路組團、黃花路組團、居庸路組團和沿河城組團。其中我們所熟悉的明星段長城金山嶺長城景區屬于古北口路組團;慕田峪長城、箭扣長城景區屬于黃花路組團;居庸關長城景區、八達嶺長城景區屬于居庸路組團。
此外,“多點”即長城沿線衛城、所城等指揮中樞及關口、城堡、堡寨延續至今的村鎮,是長城相關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載體。
明確發展方向方面,規劃通過對現存問題的深入分析,將長城文化帶的發展定位確定為首都文化傳承與生態安全屏障,并將北京長城文化帶的規劃措施歸納為保護長城遺產、修復長城生態、傳承長城文化、增進民生福祉、健全管理機制等5個方面,為未來這一區域的工作推進與項目落地提供了明確思路。
數讀長城
經過2006年至2012年開展的長城資源調查認定工作,我國歷代長城文物本體包括長城墻體、壕塹/界壕、單體建筑、關堡、相關設施等各類遺存,總計43000余處(座/段)。其中長城墻、壕遺存總長度2.1萬千米,城樓、敵臺、馬面、水關(門)、鋪房、烽火臺等單體建筑近30000座,關、堡等2200余座。
131名專職長城保護員今天上崗
萬里長城在北京懷柔段集納了大量精華點:慕田峪、箭扣、九眼樓、北京結……無不以雄奇險峻而引人向往。近年來,不少游客隨意攀爬懷柔段未開放的長城,給長城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懷柔區近年來啟動實施了一系列修繕工程。
記者了解到,自2003年至2018年,懷柔長城段共開展了16項修繕工程,包括慕田峪長城二期、河防口長城、箭扣長城(天梯至鷹飛倒仰段)以及近年即將完工的箭扣長城(151號敵樓至154號敵臺)段,總長度達19191米,包括敵樓96座,總合同金額超過1.5億元。
此外,根據國家文物局制定的《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懷柔區政府制定《懷柔區長城專職保護員管理辦法》,按照每500米設立一名保護員的標準,配備131名長城專職保護員,被招用的長城專職保護員工資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同時上齊保險。今天上午,這批保護員正式上崗。
上午10時,記者跟隨參與長城修繕的工作人員向箭扣長城進發。經過近1個小時的攀登,記者們都已經疲憊不堪,工作人員卻依然步履輕松,“我們每天都要上下爬一趟,已經習慣了。”一位工作人員說。終于抵達151敵樓,蜿蜒于山脊線上的箭扣長城展現出了它的雄姿。在151的南側,工人師傅正在對一段城墻進行修繕,他們搬起一塊塊幾十斤重的舊城磚,小心翼翼地把它鋪到城墻面上,再用橡膠錘敲打緊實。
今年將對10個點啟動搶險修繕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表示 ,未來三年北京將對2772米長城進行修繕,包括17座敵樓。此外,未來五年長城搶險工作計劃已經制定,將開展“救命式”搶險,并將動用無人機、傳感器等先進技術。記者了解到 ,今年全市長城有10個點將率先啟動搶險修繕,分別位于延慶、懷柔、密云。其中懷柔有3個點,分別位于長城撞道口、大榛峪段。本報記者 張航 文并攝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