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在伊犁河谷發現了新疆史前時期面積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構建筑遺存。
記者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境內的吉仁臺溝口遺址,考古工作者清理出房址17座、窯址2處、墓葬2座,另發現灶址、灰坑、冶煉遺跡、煤堆等200余處,采集遺物標本1000余件。在房址區南約1000米處新發現了一處大型石構高臺遺存。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王永強介紹,這處高臺遺存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新疆史前面積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構建筑遺存。高臺本體120米見方,外周有約10米的坍塌堆積。高臺本體外周采用石塊砌筑,石塊朝外一面及接縫處均經過細致打磨,構筑的墻體齊直規整,間隙緊湊致密。高臺內部見石構墻體和灰層,灰層內夾雜煤塊。高臺遺存出土了陶、石器和獸骨等。陶器以夾砂褐陶為主,有少量的夾砂灰陶,均為罐類器物,平底或圈足。石器有餅形石器、石杵等。從出土的遺物及測年數據看,與房址區青銅時代器物較為一致,應屬互有關聯的同時期遺存。
這處高臺遺存被視為吉仁臺溝口遺址的又一重要發現。“它進一步豐富了吉仁臺溝口遺址的范圍和功能分區,且由于這處遺存地處溝口要沖,溝通東西,是將喀什河(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流域青銅時代遺存串聯起來的關鍵點,地理位置殊為關鍵。”王永強說。
吉仁臺溝口遺址位于尼勒克縣科蒙鄉恰勒格爾村,地處喀什河北岸,主體年代為公元前1600-公元前1000年。2015-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兩次搶救性考古發掘。2018年轉為主動性項目,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聯合發掘。(記者 張曉龍 周曄)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