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小有名氣的“門票達人”劉永衛,從30多年收藏的近萬張各種門票中,精心挑選了近400張,在位于左安門的角樓圖書館舉辦了一場“門券收藏展”,展出的門票跨越了50余年的時光,無聲講述著時代變遷的故事。展覽將一直持續到3月31日,市民可以免費參觀。
走進左安門橋旁的角樓圖書館,一溜溜展示著各式門票的展板立刻出現在觀眾面前,涵蓋了“紅色”主題、“天下為公”主題以及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安門廣場、中國美術館等不同主題。
“這是我最得意的一套門票,我取名叫做天安門廣場主題。”劉永衛指著一個相框中的8張門票說,在這個相框中,用8張門票復原了天安門廣場的樣子。最北端展示的是一張天安門城樓參觀紀念門票,天安門兩側分別是當年售價3分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入門券和售價5分錢的中山公園一人游覽券。相框中心位置是毛主席紀念堂的參觀券。東側展示的是當年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兩張參觀券。西側是著名的人民大會堂。而最南端是正陽門箭樓的一張參觀券。“8張門票完全是按照天安門廣場建筑物的位置來布局的。”
展出的門票中,最稀有的一張當數1994年梅蘭芳誕辰100周年時推出的“整版”門票。劉永衛形容,這一套門票一共4張,連在一起推出了一大版,類似于集郵中的“小版張”,屬于專門的紀念門票。“據說這張門票剛剛推出的時候售價大約十幾塊錢,我是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東單郵局門口的地攤上看到的,當時花了60塊錢買下來。”
展出的門票中,年代最久遠的是1966年蘭考文化館的一張參觀券;最奇特的門票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鐘寺推出的外賓專用“實物券”,除了紙質門票外,還附上了一個用黑陶復制的永樂大鐘模型;“雙秀公園”是目前北京已知的收費公園中門票最便宜的,現在仍然只有一毛錢;版面最大的是重慶市博物館藝術珍品展覽門票,比成年人的兩只手掌合在一起還要大;最小的門票和以前的糧票差不多大小。此外還有印上游客照片的門票、人工手寫的動物園門票、印著錯別字的龍潭公園入門券等。
劉永衛說,門票其實就是歷史的見證,每個時期的門票都留有時代的烙印。(記者 張楠)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