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在山上的官溝村、建在崖底的北巖村、懸在空中的王化溝、藏在地下的張店村、飄在水面的娘子關村……山西一個個奇特的古村落,足讓人驚奇不已!大家或許可以到這些古村子里探訪。
掛在山上的 官溝村
官溝村銀圓山莊,又稱“張家宅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300多年。這一大片依山而建的建筑,隨形生變,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當年,一位攝影家突然發現:這片層巒疊嶂的建筑與西藏布達拉宮有點相似,就在他的作品中冠以“山西布達拉宮”稱謂。后來,這一稱謂沿用下來,成了銀圓山莊宣傳用語。
山莊建筑共10層,11套院落從低到高分上、下兩巷。上巷為三級四合院,下巷為六級四合院。另外,這里的建筑講究“輩輩向上”。據說,張家祖墳就建在宅院的最上頭,這種格局甚是少見,不知有什么講究。
建在崖底的 北巖村
北巖村是以其地理位置得名,北巖村東有漫天嶺,漫天嶺中部向西延伸,形成雄偉壯觀的天然斷崖,百丈峭壁蜿蜒幾百米,人們在崖下天然洞穴內筑居,因石崖座位北向,故稱北巖。
遠望北巖,山底有檐,檐下有村,整齊的古村落,錯落有致,背靠大山,渾然一體。幾十戶人家攢居于懸崖下面,懸崖底部向里凹進去,形成一個巨大的石窠,房屋就從石窠中建起,一直延伸至水泥路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漫不經心。蜿蜒逼窄的街巷,隨心所欲地穿來繞去,將各家各戶連接起來。村前是百畝良田,一馬平川,蔚為壯觀。
懸在空中的 王化溝
提到王化溝村,好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提到懸空村,好多人可能會想到懸空寺,它是懸空寺旁邊的村落嗎?也不是,它距離懸空寺還有二百多公里,它是忻州市的一個村落,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懸空村本名叫王化溝村,因為整個村子懸在山坡上,常被人叫做懸空村,反而本名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傳說,懸空村形成于明末清初。李自成攻破寧武關后,長驅直入北京城,崇禎皇帝把四皇子托付給寧武關總兵周遇吉保護,周總兵把落荒逃到寧武的四皇子安排在寧武清真山普應寺避難,其隨從人員在距寺不遠的懸崖峭壁上搭棚建屋,暗中保護皇子,幾年后四皇子抑郁而終,隨從定居下來,將此處定名為王化溝村。
藏在地下的 張店村
“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平陸縣的張店鎮,曾經是一個以地窨院為主的村落。
從馬路邊走入村中,走近可看到一個個大方洞,從里面隱隱傳出說話聲、犬吠聲、雞鳴聲。站在一處院子坑邊,院內情形便一覽無余。
“大方洞”里有窯洞模樣的房屋,布局有點兒像北京的四合院。整個院落十幾米見方,分割十分規整。與北京四合院稍有不同的是: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地下;一個需要各種磚、瓦木材來搭建,一個只利用了當地的黃土即可成型。
飄在水面的 娘子關村
水上人家位于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的娘子關葦澤關村,因其坐落在綿河岸上,水流充沛,蘆葦叢生故名。民國后歸屬娘子關村。
這里的泉水平地涌出,民居宅院甚至房屋里都有清泉流淌。人家建在水上,清泉到處流瀉,故名“水上人家”。人們來到“水上人家”,到處是一派北國江南的秀麗風光,恰似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
尤為特別的是這里還保留著幾十座古老的水磨、水碾,代替人工磨制面粉和香料,構成了又一道誘人的風景線。
千奇百美的古村落,山西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盡可擇閑而往,探幽覓奇。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