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宏偉的宮殿建筑,還有亭臺樓閣、寺廟道觀、民居等等,這些古建筑無不讓人稱奇。
有些建筑甚至建在懸崖邊,僅用一些木頭支撐,卻能屹立百年不倒,讓人不得不佩服中國古人的智慧。但今天要講的是一座4根柱子懸空,卻頭頂十幾萬斤屹立445年不倒的古樓。而真正讓真武閣聞名于世的,是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梁思成與真武閣不得不說的事。
真武閣自1573年建成,但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它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讓這顆南疆邊陲明珠得以重放奪目光彩的,正是梁思成。可以說梁思成是真武閣的“伯樂”。
梁思成,這個與林徽因有著浪漫愛情的男人,在上世紀60年代來容縣詳細考察真武閣后,也不得不折服于古代無名工匠的巧妙構思和高超技術,稱真武閣為“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罕見的一顆明珠”。
梁思成在《廣西真武閣的“杠桿結構”》一文中,一反學術論文用詞嚴謹的慣例,連續使用了“名不虛傳,百聞不如一見”、“令人為腳下的懸空柱捏一把汗”、“懸空的柱腳更顯得神乎其神”等洋溢著驚喜的熱詞贊語。
容縣真武閣,高13.2米,共三層,底層面寬13.8米,進深11.2米,黃瓦寬檐,全閣用近3000條格木構件,串聯吻合,互相制約,合理協調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整體。
柱子懸空離樓板約有2公分,頂上是有著十幾萬斤重的三樓,別看整棟建筑都是用木頭搭建而成,但都是用堅硬的格木建成,堅硬如鐵的格木任人敲、拍都毫無回聲,讓人不敢相信它是木頭。
到真武閣的人都會到二樓去查看下四根柱子,把手指頭伸進去,或者將手機和其他的東西放到里面去,來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結晶。
真武閣二樓的柱子是以杠桿原理串聯,它像天秤一樣維持整座建筑的平衡,互相制約,合理協調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統一整體,向下的四根懸空柱起到了收緊加固二三樓的作用。
數百年來,它經歷過狂風暴雨,雷打電擊,經歷過地震,但它仍舊矗立。真武閣不但見證著容州文明的繁榮昌盛,同時見證著容州人民的勤勞智慧。
建造真武閣的明代工匠確實獨具匠心,技藝令人稱奇,只可惜真武閣獨處西南,一直默默無聞,無從考證當時設計建造的工匠是誰,這也成為真武閣留給后世永遠的謎題。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