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世外桃源”,讓人無比向往。作為陶淵明所記桃花源的原型地,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區既有以自然山水為基礎的旅游環境美,也有以神話寓言為主題的“人間仙境”美,更有以“桃花源文化”為依托的超凡脫俗之美。
國慶黃金周期間,桃花源景區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將文化和旅游加以融合,推出豐富多彩的文旅產品,打造全省文旅融合新地標,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游客,成為常德假日旅游新“引爆點”。
據統計,國慶期間,常德桃花源旅游區共接待游客約16.52萬人次,同比增長37.6%;門票收入約2472.31萬元,由于桃花源旅游區門票今年實行降價政策,同比增長11%。23;景區內及周邊客棧、賓館入住率達90%以上;旅游綜合總收入約9562.13萬元,同比增長59.36%。
旅游+民俗,打造文旅融合新觀感
節慶期間,桃花源旅游區以“心靈故鄉,醉美桃花源”為主題舉辦了中國桃花源2018國慶民俗文化藝術周,匯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非遺文化展出和表演,讓游客可以親身體驗常德地區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
本次民俗文化藝術周活動不僅有桃源石雕、桃源木雕、桃源竹雕、桃源刺繡、剪紙、糖畫、漢壽烙畫、香品制作技藝、銅器(秦谷銅鑄坊)等非遺民間手工藝展。還有擂茶習俗、常德米粉制作手藝、麻花制作手藝、蒿子粑粑制作手藝非遺民間美食展以及名家書畫展、秦溪游船風情展示、“百團大賽”優秀節目展等豐富的展示活動。
這些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游客們的目光,游客以極大的興趣在此了解民俗,體驗非遺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品嘗常德地區的代表美食。來自懷化的游客可可表示,趁國慶放假,專門來游覽桃花源,她和朋友一起體驗了桃源刺繡的制作過程,感覺很有意思。
旅游與民俗的融合,互動與體驗的交織,吸引了大批游客留駐。桃花源古鎮在國慶期間還推出了第三屆民俗文化節,古鎮主大街上各節點的演藝節目從早到晚不間斷,白天有酒歌、竹竿舞、猜新娘、山歌對唱、樂隊演唱等民俗互動與表演;晚上有“綿羊妹妹”領銜的大型民族歌舞演出以及篝火晚會,彝族歌舞、畢摩祈福等人氣節目。這些民俗活動讓游客們可以觀賞到常德獨特的民俗,親身體驗到民俗文化的樂趣。
此次中國桃花源2018國慶民俗文化藝術周,以桃花源旅游資源、歷史人文底蘊為支撐,導入常德地方民俗民間文化藝術,試行旅游與文化的第一次深度融合,用桃花源文化呈現桃花源生活發展理念,展示了常德地方民間文化藝術,提升了景區文化生活內涵。
旅游+研學,創新文旅融合新模式
2017年教育部聯合國家十一部委員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在政策的推動下,研學市場正日漸壯大。在政策的引導下,桃花源旅游區注重打造“旅游+研學+文化”發展新模式,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以及文學講師資源,積極探索景區與研學旅行的結合。9月29日,在湖南省教育廳發布的首批湖南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公示里,桃花源旅游區名列其中。
寓教于樂,旅“學”合一。桃花源旅游區推出了以“童游趣學,暢玩秦谷”“探秦谷文化,體驗桃花源生活”“非遺傳承桃源工,巧奪天工是匠心”“桃花源里耕心田,訪古尋名人”“桃花源里耕心田,快樂國學”為主的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在游玩中學習,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研學之旅成為孩子們親近自然、感知世界的窗口。
國慶期間,桃花源旅游區的桃川書院迎來了一批前來開展研學之旅的學生。這些來自大衛美術培訓學校的孩子們穿著統一的院服,額頭上點著寓意為開天眼的朱砂痣,在桃川書院練習書法、學習畫畫,在桃源工藝術博物館了解桃源地區的非遺文化,在秦谷捕魚捉蝦、親近自然,跟隨課文《桃花源記》《陋室銘》《考察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名人墨客尋訪的桃花源之美,觀看品茶藝表演,感受茶道文化的深邃典雅。
許多年輕父母帶著孩子來學習,他們認為這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能很好地培育孩子的文化素養和愛國情懷。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在學習歷史、抄寫經典的氛圍中,興致盎然。孩子們的朗朗書聲、歡聲笑語給景區帶來了滿滿的活力。研學與旅游的融合,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體驗不同的生活,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理解、認同傳統文化,并樂于傳承傳統文化。
旅游+演藝,開啟文旅融合新篇章
近年來,湖南旅游演藝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張家界《天門狐仙》《魅力湘西》、鳳凰《邊城》等老牌旅游演藝火爆依然,以寧鄉《炭河千古情》為代表的新型旅游演藝持續發力,產品多元且特色鮮明。
而作為桃花源景區“‘6+1’重點項目”之“1”的大型溪流漫游實景演出《桃花源記》,同樣是行業佼佼者,交出一張靚麗答卷:截止到今年7月,已演出120余場,平均上座率達85%以上。十一黃金周期間,《桃花源記》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觀看。
升級版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桃花源記》,在常德市桃花源景區秦溪上打造出國內首創的4.6公里全新浸入式、全視野、全流域的河流劇場,游客將以秦溪下游的五柳碼頭為起點,溯秦溪而上,在約1.5小時的溪流泛舟之中看遍整場演出的“武陵漁郎”“桃林夾岸”“洗衣對歌”“牧童短笛”“稚童采花”等18個場景。演出立體化、藝術化地呈現了桃花源“此山、此水、此人”寧靜生活,再現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絕美場景和唯美秘境。
“獨具創意的旅游演藝,豐富了游客的深度體驗,讓文化變得更加親近可觸,是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省旅發委產業處副處長劉禹表示,發散著文化魅力的景區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
桃花源景區致力于文旅融合的開發和創新。近期,桃花源古鎮簽約瀟湘電影集團,力求依托桃花源古鎮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文旅地產、影視藝術、研學教育綜合體,深挖桃花源傳統文化與歷史人文IP,創造影視文化藝術研學旅游業態的新局面,為景區發展帶來新活力。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