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吧,老北京胡同游,帶講解。”
“1輛車120元,不開發票100元。”
“就喜歡拉老外,一單200元還不用講解。拉一趟10分鐘,還能掙小費。”
隨著荷花市場等后海區域整治完成,本市又進入了胡同旅游旺季,黃包車的買賣興旺起來。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收費不透明、服務不標準、胡亂講解的情況時有發生。
報價可商量,小費是秘密
“咱們這是正規的公司,我們都有從業證,線路都是一樣的。”招徠生意的黃包車夫亮出了自己的胸牌,一并拿出的還有印制好的游覽線路圖。
“全程至少40分鐘,帶講解,不開發票還能便宜。”
“那我不開票,能不能再給個優惠價?”記者嘗試砍價。
“最低80元,再少真不行。”黃包車夫的回應極為迅速,絲毫不對砍價行為感到意外。
“您一個人坐已經很實惠了,老外都200元一輛車。”車夫說。
事后,記者了解到,胡同游的游覽線路都是規定好的,但最終的成交價格卻從30元至100元不等,收取外國游客的費用普遍較高,有的車夫甚至針對日本游客收取320元的高價。
“師傅掙得少,要是講得好,可以多給師傅點小費。”現場負責管理的工作人員說。
“這是公司的人,我們一單只能提10%,靠小費掙點辛苦錢。”車夫解釋道。
原來,“小費”是黃包車胡同游的“潛規則”,通常一單小費在10元至50元不等,個別大方的游客甚至會打賞上百元。
服務很隨意,講解很外行
隨著游覽的深入,黃包車服務的規范性問題逐漸暴露。
這些師傅雖然胸前佩戴著正規從業者證,卻并不是專業的導游人員,很多師傅甚至根本不了解胡同文化。據透露,數百名黃包車夫中,真正的北京人屈指可數。
“官房就是過去當官人住的房子。”給筆者講解的師傅在談及南官房胡同時說。
但《京師坊巷志稿》對官房的解釋是:“官房,或作關防,是昔日一位貝子爺住過的地方。”
“這就是和珅的四姨太居住的。她是個青樓女子,住不進王府大院。”
“這個樓,破壞了風水;又因為當初蓋得太貴,沒拆。”師傅的講解,從“細說”越來越像“戲說”。
原來,所謂的從業證并不等于導游證,這些拉車師傅大都不了解老北京胡同文化,有的甚至沒進過四合院。雖然經過了培訓,但也會經常出現常識性錯誤。
全部游覽完成后,記者對表發現,游覽時間并不滿40分鐘。
競爭挺激烈,監管成難題
記者觀察到,不同的黃包車看似統一規制,但車輛背后的公司名稱卻各不相同,出現最多的是北京胡同文化游覽有限公司,此外還有北京三海炎龍文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北京柳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等。
北京胡同文化游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每年選乘黃包車游覽的游客達數十萬,需求量很大。
針對黃包車服務不規范的問題,記者撥打了什剎海景區管理處的電話,相關負責人回應,盡管已經加強了整治,但是針對黃包車吃回扣、宰客的投訴仍時有發生。
當記者問及小費的收取是否合規時,該負責人表示除非是故意索要,否則還沒有相關規定限制收小費的行為。
一位旅游公司專業人士建議,北京應該對黃包車夫加大培訓力度,或者錄制標準化的講解隨車提供給游客,別讓胡同游成了“八卦游”。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