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第二屆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大會上表示,三年來,我國工業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長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長24.5%。到2016年末,全國共有1157個工業旅游景點,接待游客1.4億人次,旅游收入213億元,吸納就業42.8萬人,工業旅游發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青島會議以來,我國工業旅游多方推進,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新成績。
李金早指出,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為引領,總結梳理,繼續破題,為豐富全域旅游內容,開創工業旅游發展新局面再添動力。
過去,我國的工業旅游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服裝紡織、工藝品制造等輕工業,高技術工業所占比重極少。如今,工業旅游已經開始在工業領域中全面鋪開,涉及到我國所有41個工業大類,廣泛涵蓋了航空航天設備制造、電子器件制造、新能源器具制造、專用儀器儀表制造、智能設備制造等100余個工業中類和新型工業化成果,類型豐富、特色鮮明。在全國各地,從高技術產業到小五金制造,都納入了工業旅游的發展空間。
李金早說,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工業旅游萌發較晚,部分地區的工業旅游在一年前甚至還是白紙一張。如今,我國工業旅游探索已經從局部向全地域鋪開。在廣大的西部地區,工業旅游都已開花結果。青海茶卡鹽湖是國內的老工業基地,2012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現今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鹽湖文化展示體驗地,2016年接待游客19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億元。在西北邊陲,工業旅游已經成為兵團旅游市場的新亮點,釀酒、香料加工、毛紡織、果業深加工等工業旅游發展尤為突出。在雪域高原,數家藏藥工業園已經成為國家A級旅游景區。
李金早認為,我國工業旅游已開啟深層次發展。一是產業鏈延長,由單純的工廠參觀延伸到工業購物游、工業科普游、企業文化游、工業遺產游等綜合性產業鏈建設;二是活動層次升級,游客活動內容由觀光轉向體驗;三是服務對象拓展,由商務接待轉向研學游、親子游和專題游,未來將進一步延伸進常規旅游線路,由小眾游拓展到大眾游;四是視野擴張,開發方式由景點到景區,由景區到目的地,已經有地方開始引入全域旅游的思維方式來關注整個地區工業旅游發展。
李金早強調,工業旅游是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成果,要用新視角、新理念、新方法去重新審視工業旅游,充分挖掘工業旅游新時代的新使命,做大做強工業旅游,要把工業旅游作為豐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有益探索,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補充。
李金早提出了推動工業旅游再上新臺階的解決辦法。他認為,可以從全域旅游、旅游+、資源開發等三個方面實現工業旅游發展的創新突破。
與全域旅游緊密結合,創新工業旅游運行方式
人們普遍認為,工業旅游就是工廠企業、工業項目的參觀。實際上,工業旅游是一個全要素利用產業,工業生產成果、生產組織方式、工業文化內涵、價值體系乃至整個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土壤,都可以看作工業旅游的生產資料,轉化為新的生產力,構建新的生產關系。這與全域旅游的思維方式不謀而合。這在一些老工業城市體現的尤為突出,居民的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甚至兒時記憶,都深刻地打上了舊廠區的烙印,整個目的地文化,都是工業旅游的載體。
“可見,工業旅游可以成為建設全域旅游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思路,不要簡單地去抓景點、抓產品,而是用撬動全域旅游的思路去抓,按支撐全域旅游的路子去做,照實現全域旅游的要求去配套,全面創新工業旅游的運行方式。”李金早說道。
第一,要充分發揮工業旅游景點的核心吸引物功能,發揮旅游產業“一業強,百業興”的特點,盤活整個目的地全域發展。推動工業旅游景區向園區繼而向目的地轉變,探索工業旅游區域化的運作方式。第二,發展工業旅游,牽扯的部門多,涉及的資產多,關聯的人員多,要求的條件多,尤其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要推動地方黨委政府給予強力統籌。第三,工業旅游文化根植于地方文化,需要調動當地居民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第四,工業旅游活動大多夾雜于工業生產活動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常與當前的監管方式打“擦邊球”,急需創新監管機制,從圍墻內民團式治安管理向專門的市場治理轉變,最大限度滿足大眾旅游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發展新模式。
旅游與工業兩手抓,創新工業旅游產業輻射方式
要用好、用巧工業旅游“旅游+工業”的二重屬性,實現產業輻射多重利好。要狠抓工業旅游的旅游屬性,展現工業旅游的經濟效益,創造更多的新企業、新品牌和新增長點;利用工業旅游新業態、新動能屬性,實現對兩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激活工業旅游“旅游”和“工業”的雙重身份,實現“工”和“游”無縫對接,推進“旅游+”和“+旅游”的全領域拓展。
要巧抓工業旅游的工業屬性。創新制造業與旅游服務業的新興融合發展模式,深化工業企業與旅游集團的戰略合作,推動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研發生產具有自主品牌的登山、滑雪、露營、探險、房車等各類戶外用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建設一批旅游工業基地,拓寬工業企業生產領域和經營空間,探索工業旅游和旅游工業比翼發展。
活化資源利用,創新工業旅游增值方式
我國工業旅游資源豐富,很多地方有資源,但是普遍存在不知道“怎么用,誰來用,給誰用”的困惑。工業旅游的突出優勢,就是有條件的工業資源都能用,關鍵在于怎么用。活化資源利用方式,就是不要簡單地把車間當景點,把廢墟當景觀。要打破固定思維,大膽創新。魯爾工業區將鼓風機車間改造成音樂廳,將煤渣山改造成室內滑雪場,這就是活化利用。
資源開發走對路,才能根據項目性質和規模確定開發與管理主體,明晰“誰來用”,明確是由內部操盤,還是引入外部管理;是企業直管,還是政府統管。
資源開發走對路,才能圈定使用主體,明白“給誰用”。除了游客,企業職工、市民能不能用,還可以給哪些群體使用。上海第十七棉紡織廠在中國近代紡織史上極具地位,建筑形態極富特色,現在是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時尚中心。這個中心現在游客在用,市民在用,海內外商務人員在用,國際品牌商在用。在上海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對十七棉廠的這種活化利用,就是從實際出發,按市場規律辦事,實現價值增值,盤活存量資產。
多措并舉 推動工業旅游再上新臺階
李金早表示,發展工業旅游要避免運動式大干快上,避免照抄照搬粗放開發,避免簡單地將“工人轉導游”,要有品質、有監管,要安全。他建議從統籌多方力量,加快規劃引領;狠抓標準與特色,優化產品品質;補齊發展短板,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突出整體營銷,擴大推廣力度;深化機制改革,穩固保障能力等五大方面來提升工業旅游。
李金早最后表示,工業旅游的發展順應時代,響應時代,從創新中獲得動力,在新時代中履行新使命。秉承初心,凝神聚力,開拓創新,努力開啟工業旅游新局面,開創全域旅游新時代,開赴中國旅游新征程。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