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作為一個醫生辦醫機構,曜影醫療從最初便選擇了“醫生主導”(Physician driven)的管理理念,與患者疾病診斷、治療相關的決策,及手術風險、患者獲益最大等決策,醫生的意見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創業5年后,史浩穎博士終于帶領曜影醫療走出上海,將醫療服務網絡拓到了杭州。
“醫療服務的關鍵,就是解決醫療問題。現階段,曜影醫療率先在杭州門診部引入了運動醫學與康復醫學中心的相關服務,并致力于將其打造為杭州門診部的‘拳頭產品’。”
這位曾經自述“沒什么規劃,自然而然走向創業之路”的女博士,如今談及機構發展,則戰略清晰、路徑明確。
2021年曜影醫療杭州門診部開業儀式上,史浩穎致辭
截至目前,這家在上海土壤中創辦成長起來的醫療機構,已經投資數億,在上海、杭州先后開設6家門診部,近500人團隊,17個學科及多個亞專科,疫情影響下的門診量反增不減。
在醫療界,這個發展速度,不算快,但很穩。
實際上,這樣的發展節奏早在史浩穎當年創業時便已種下。
醫生創業,貴在內行
多年來,人才短缺問題一直令非公醫療機構的管理者們發愁。
雖然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對社會辦醫“簡政放權”并鼓勵醫生流動,但非公醫療機構如何發展既有醫學經驗又有創業激情的醫療團隊,仍然是管理者們亟待解決的難題。
史浩穎的解決方案是:醫生自主決策機制和全科+專科的聯合模式!
2016年,復旦大學醫學院心內科博士、原上海市三甲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史浩穎與一個國際化的醫療團隊共同創辦了曜影醫療。
曜影醫療已擁有6家門診部,這是上海的黃浦濱江門診部。
與傳統非公醫療機構中以運營者、投資人意見為主的決策模式不同,作為一個醫生辦醫機構,曜影醫療從最初便選擇了“醫生主導(Physician driven)”的管理理念,與患者疾病診斷、治療相關的決策,及手術風險、患者獲益最大等決策,醫生的意見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據報道,全美排行前兩名的美國梅奧診所、克里夫蘭診所就采用了這樣的模式。另有研究指出,醫生管理的機構比非醫生管理的機構醫療質量高25%。
醫生主導的例子時刻都在曜影醫療上演——
在每天的例行晨會上,來自醫生團隊、護理團隊及行政、管理團隊的管理者們會對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復盤。發現問題時,醫護團隊與其他成員可以共同參與平等決策,行政管理團隊則為決策落地提供支持。
曜影醫療首席醫療官、醫學委員會主席、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主任諸琦告訴“醫學界”,醫生對自己的醫療機構有決定權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隨著醫療機構的不斷擴張,醫生主導的需求會更加突出。
諸琦認為,醫生主導為曜影醫療帶來了兩方面的影響:
第一,保障醫療的安全性。醫生們臨床經驗豐富,能夠判斷出做哪些事情對患者是有更高收益或一定風險的。
例如,曜影醫療引進了多位外籍醫生,他們帶來了很多新療法和新技術。但國外認可的療法在國內不一定具備實施條件,因此新技術需要經過醫生主導的流程,其合規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經過論證后才可以開展。醫生主導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安全,也避免給公司運營帶來系統性的風險。
第二,提高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不同于投資人和運營人員管理的醫院,醫生主導使曜影醫療的醫生們擺脫“獲客”任務,不需要考慮機構盈利,專注于臨床。
自醫生主導機制建立至今,曜影醫療由醫生發起、一線團隊細化、決策平臺審議的決議已通過了20多項,大部分與質量安全和患者體驗相關。
“一個醫生可能只能關注到患者的某個方面,但曜影醫療作為醫療機構,對于患者的整體情況是負有責任的。優質的醫療服務需要一個體系的支持,包括院感、質控、運營、護理、信息等,其背后的結構其實非常復雜,曜影醫療的一個主要目標是讓優秀的醫生在這個平臺上安安心心的為患者解決問題,讓患者能得到最優質的照護。”
曜影醫療醫務總監熊鶯介紹。
他們也的確是這么做的——從2019年開始,在專科醫生的倡議下,曜影醫療啟動慢病管理機制建設,從人力配備、信息平臺、合作機制等各個方面入手,建立起一整套的慢病管理服務流程。
曜影醫療消化內鏡中心
“全”“專”撘配,效率翻倍
除了醫生主導之外,全科+專科聯合模式是曜影醫療的另一大優勢。
我們知道,一種癥狀的病因可能緣于不同的專科疾病。例如,頭暈可能是神經科、心臟科或五官科的癥狀,這意味著一位頭暈的患者可能需要看三個專科醫生。因此,如果有“見多識廣”的全科醫生把關,效率就能提高很多。
創始人史浩穎介紹,“全科+專科”的分級診療模式在英美等國非常成熟。患者遇到疾病的第一個求助對象便是全科醫生。全科醫生對患者進行總體評估后,再推薦給專科醫生,確保病人獲得最好的醫療體驗。
史浩穎醫生在看診中
全科能夠覆蓋到80%的常見病,對于疾病有整體性的預防觀念,是患者健康的守門人。而專科醫生的醫療解決能力更強,對特定疾病的理解更加深入。
而曜影醫療自創立之初就采用了全科+專科的聯合模式,既結合了全科醫療的高效與便捷,又保證了專科解決疑難雜癥的診療水平。
目前,曜影醫療已擁有一批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全科和專科專家,建成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眼科、骨科、運動醫學科、康復理療科、皮膚科、口腔科等多個專科在內的綜合性醫療服務團隊,并已開設服務成人與兒童的多個亞專科。
國際化的團隊也吸引來了不少外籍患者。據了解,曜影醫療目前50%的客戶為在華外籍客戶。史浩穎介紹,“我們的醫生大部分擁有雙語能力,以便與患者更好地交流。例如兒科主任管亞楚醫生,她除了中文和英語外還掌握了西班牙語和法語,擁有近40年診療經驗,還曾在紐約開辦診所。管醫生對國外或跨國婚姻家庭的育兒理念很了解,可以滿足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需求。”
用戶在曜影醫療接受平板運動試驗
在國內,有不少醫療機構也采取了全科+專科的醫療模式,但全科與專科之間的轉診對接依然存在障礙。
史浩穎認為,醫療不是一門生意,如果醫生們都認為“這是我的患者和資源”而不愿意將患者轉介給其他科室醫生,那么全科+專科的模式運轉就會出現障礙。
對曜影醫療來說,醫生轉介患者必須是醫療必需。從文化層面上,公司鼓勵醫生團隊純粹地為患者醫療利益服務。如果出現過度醫療等情況,質控和審核等相關部門也會做出糾正,從機制上確保患者利益。
專業的團隊和診療服務為曜影醫療帶來良好的口碑。即使受疫情影響,其2019年的門診量依舊達到數萬人次,2020年再次翻倍,今年仍在繼續增長。
曜影醫療這份成績單,可謂充滿亮點。
對于未來發展方向,史浩穎的答案是回看來時路——堅持做“溫暖的醫療”:邀請更多有共同理念的醫生加入,持續提升醫療質量安全和患者體驗,良性擴張連鎖門診部以及各個學科中心,進一步嘗試互聯網醫療,推動醫療資源的可及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