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成為最美的遇見!”2021年9月10日,是全國第37個教師節。在駐馬店上蔡舉辦的慶祝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上蔡全縣各校扎根一線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受邀參加并接受表彰,同時,2021年十位“上蔡最美鄉村教師”獲獎人員名單也正式揭曉。
期間,大象新聞·東方今報對獲得表彰的五龍鎮孟樓小學鄉村女教師齊鳳娟進行了專訪。
芳華十年,獻身教育!談及過往十年的執教經歷,這位年輕且富有親和力的“80后”女教師娓娓道來。
一次偶然入行,“80后”的她坦言也向往“詩和遠方”
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看慣了一馬平川的原野,齊鳳娟對高山和大海有著強烈的好奇和憧憬。齊鳳娟坦言,上學那會兒,終日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走出村子、走出河南。然而,“詩和遠方”并沒有因為她的日思夜想而如愿以償。
2011年畢業,二十出頭的齊鳳娟“誤打誤撞”考取了當年的特崗教師,且成為了同屆畢業生眼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也正是因為這一份“幸運”她被重新“打回”了生活二十多年的老家:上蔡縣五龍鎮。而當時,齊鳳娟腦海中閃現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先干著”!
彼時,剛滿22歲的她依然揣著一顆“躁動不安”的心,她堅信夢想不會總是被擱置!自己要走出去!等特崗服務期滿就到外面闖一闖!不能讓夢想灰蒙塵掩……
如今,這已是齊鳳娟在崗的第10個年頭,而原有的躁動早已化為平靜,一開始的想“走出去”的夢想也早已封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思考,思考著教師是什么?鄉村教育要怎么干?
頭頂一份光環,背后卻是體力和心智的雙重考驗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思想傳播者”……“身在圍城外,看到的總是教師職業表面的光環,等進了圍城,‘教師’就不再是風景!”這是齊鳳娟從教之后的深刻體會。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凝神靜氣、時而單調乏味、時而又錯綜變幻有些特殊……
齊鳳娟稱,教學工作過程中,有時早上按時上班,晚上未必能按時休息,且經常要面臨上臺下鄉、冷桌熱凳的體力考驗,更是日常和學生相處中應對是非曲直、矯罔糾偏的心智考驗……
任教期間,無論冬夏,齊鳳娟的鬧鐘都會在每天早上六點準時敲響,一個人、一條小路、一輛電動車孤獨的走了上千遍。
2014年暑期開學在即,當時齊鳳娟未滿三個月的兒子還在懷中嗷嗷待哺,“斷奶”成為了必然的決定,加上公公婆婆平日里還要打理家里的田地,那一段時間,齊鳳娟徹頭徹尾的體驗到了何謂“兩頭忙”!白天上課、晚上看孩兒、孩子入睡后挑燈批改作業、夜間起夜沏奶換尿布……很長一段時間里,她整個人猶如一個陀螺一般,每天在高速瘋狂的旋轉著。
長期的熬夜致使她的雙眼常常是布滿血絲,且過早的斷奶使得兒子出現安全感缺失、厭食以及營養不足的狀況,而至今想來,齊鳳娟仍覺對孩子有著絲絲虧欠。但逢人談及此事,齊鳳娟都會打趣的說:少數服從多數,課不能沒人上!
摔一個跟斗,解開了縈繞她心頭的“死結”
“世上的路被詩人寫作山高水長,世上的人被追問想要怎樣一生。”有人說干教育大半輩子都在奔波,不值!而對于齊鳳娟來講,其實不存在值與不值的問題。
齊鳳娟稱,這是職業對教師這一群體的要求,是職業使然!“心在哪里安放,風景就會在哪里綻放!”
2015年正值深冬時節,一個雨雪天,齊鳳娟比往常早起了一個小時,一路上,未化完的雪水經過一夜之后再次結冰,騎行變得更加困難,當行進路程過半的時候,電動車在光滑的冰面上不聽使喚,“撲通”一聲,齊鳳娟在冰面上被重重地拋出了好幾米遠。那一刻,她沒能站起來,早已凍得麻木的她冒著寒氣、忍著劇痛蹲在路邊抽泣……那一刻,齊鳳娟心頭在思忖著一個問題:火一樣的青春,卻終日呆在一個窮鄉僻壤的村子里,自己究竟圖啥?
那一年春節,由于腿部骨折,齊鳳娟打著石膏和繃帶躺在床上過完了春節。期間,不少的學生以及家長給她打去電話關切問詢,寒假以后,當齊鳳娟返?;貚徸叩酱箝T口時,幾十個學生一窩蜂的涌到大門口爭相為她開門,那一刻,她強忍著眼淚,縈繞心頭的死結化為兩個字:值得。
走到學生心里,她用了“一頓飯”的功夫
一直以來,鄉村與留守,成為教育從業者們繞不開的話題,端浩天(化名),其六十多歲的父親體弱多病,且沒有經濟來源,母親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后來因為一次發病走失后再無音訊……因為其家庭原因,齊鳳娟對端浩天有著特殊的情結,而特殊的家庭環境導致端浩天性格孤僻、怪戾、常常因為一件小事和同學發生摩擦。
期間,齊鳳娟多次試圖和他溝通但是效果不盡其然,一次中午放學,在得知端浩天父親沒在家的情況下,齊鳳娟便特意留他在學校吃飯,為了“拖延”時長,當天齊鳳娟特意做了一頓餃子,期間,倆人邊包、邊聊、邊笑、邊吃,溝通了足足兩個多小時,那一天,是齊鳳娟見過端浩天笑的最多的一天!而也就是這“一頓飯”的功夫,端浩天的性格明顯發生了改變,成績好了、和同學摩擦少了。從那以后,齊鳳娟和他的溝通變得順暢很多。
由于班上80%以上的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在家看護,開始的幾年里,每次家長會看到零零散散出席的家長,齊鳳娟最為頭疼,幾次過后,齊鳳娟心生一個決定:“既然請不來,那我就走出去”或上門、或電話、或借助微信、QQ……總之,試過了能找到家長的所有方式。而今在齊鳳娟內心深處,還一直有個愿望,那便是:能開一次家長全員出席的家長會。
化信任為責任,十年執教里的熾熱初心
“信任源于責任!”同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齊鳳娟帶上頭盔、口罩、反穿軍大衣頂著雨雪天往學校趕,途中寒風夾著雨水越下越大,行駛不到十里,手和腳早已凍得僵硬,雨落到地面上一半是冰一半是水,齊鳳娟一路強忍著趕到了學校,而當她準備下車時,自己竟然動彈不得,雙腳被凍的僵硬加上被雨水完全浸透的軍大衣像棉被一樣緊緊裹在身上,見狀后的校長連忙跑去攙扶,當校長接過被雨水浸透之后重達一二十斤還在滴水的軍大衣時,默默地把大衣掛起來、把電動車扎穩,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在齊鳳娟看來,信任源于責任,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始終保持一腔熱忱。
齊鳳娟稱,在家里姊妹共三人,自己排行老二。而小時候,母親發現齊鳳娟值得信賴,經常會將小她幾歲的弟弟交給年幼的她去照看,雖然有同伴勾著去玩,但是因為得到母親信任就必須看好弟弟,這是齊鳳娟最初理解的責任。
而后,大學期間,母親從她和姐姐中選擇了讓齊鳳娟繼續讀書,而齊鳳娟抓住機遇的同時也在極力奮發,因為她知道,念好書同樣是一份責任。
“如今,黨的教育工作選擇了我,我認為這也是一種信任,猶如當初母親信任我一樣!”作為黨員的齊鳳娟這樣說到。
留守背后的堅守,她更像是一位“共享媽媽”
漫漫長途,終有回轉,余味苦澀,終有回甘。
畢業之初,那條齊鳳娟常走的泥濘小路早已變成闊道坦途,兩旁的小樹也已是蔚然成蔭……
十年已過,齊鳳娟依然扎根在上蔡縣五龍鎮:
如今,她七歲的兒子即將步入小學結識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端浩天,平時里仍依舊會通過手機與她保持溝通聯系;
每年的生日當天,她會收到很多學生們的問候及賀卡;
教案、作業本里夾帶的“小紙條”成為她和學生“私聊”的秘密;
而在齊鳳娟建立的多個家長溝通群里,家長們聯絡的頻次也越來越多;
而面對諸多的“留守”學生們,她的角色也越來越像是一位“共享媽媽”……
就在2018年7月,“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河南廣播電視臺8號演播廳舉行。期間,當齊鳳娟的名字和有著“時代楷模”稱號的南陽鄉村教師張玉滾等20位教育從業者同時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伴著一曲《夜空中最亮的星》,齊鳳娟再也沒能把持住自己的淚水,也就是那一刻,她徹底讀懂了“教師”二字的真正含義。
“固然堅守貧瘠,但我無悔青春,下一個十年,我仍將像千萬平凡的教師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傾注著全身心的愛戀,用初心和深情對待這一份教育事業。”對于未來,齊鳳娟心懷期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