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中國醫學史有一定的了解,或者時不時會購買一些六味地黃丸、逍遙丸之類的中成藥,甚至只是一個香菇醬愛好者,那么你對“仲景”這兩個字都不會陌生。
憑借傳播傳統文化出圈的河南衛視,近日還專門在晚間黃金時間出彩劇場獨家首播《醫圣》電視連續劇。通過電視劇的形式,演繹醫圣張仲景追求“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一生。
張仲景,東漢南陽郡人。1800多年前的逆行者,懸壺濟世,挽救百姓,著立《傷寒雜病論》,被后世醫家尊奉為“醫圣”。
張仲景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接觸了許多醫學典籍,而其中最令他震撼的是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原來醫術竟如此神奇,可以看診治病,還能預見生死救人性命。自此張仲景的心中便萌發了一股行醫救人的念頭。
公元一九五年(建安元年)以后,大規模的傷寒病又開始在全國各地漫延流行,不到十年時間,僅張仲景自己家族二百多口人就病死了一百三四十口,單因害傷寒而死的就有九十多口,親人的噩耗,使張仲景十分悲痛。
他深知當時的醫生大多數“不肯探求醫經,推演新知,各承家傳,始終守舊。于是,決心認真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實踐,參考一生收集的大量民間方劑,埋頭刻苦著作。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成《傷寒雜病論》。
華陀讀了他的《傷寒雜病論》后十分興奮地說:“此真乃活人書也!”
唐代名醫孫思邈深有感慨地說:“江南諸師秘仲景方不傳,可見其醫方之寶貴”。
《傷寒雜病論》融理、法、方、藥為一爐,開辨證論治之先河,為中醫藥發展奠定了基礎,其著作與《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并稱為祖國醫學的四大經典?!秱s病論》至今仍是我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傷寒雜病論》還被后世尊為“方書之祖”,書中所列方劑被稱為“經方”。這些方劑均有嚴密而精妙的配伍,對后世方劑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而且一直為后世醫家所遵循。
其中許多著名方劑如今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例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等,都是臨床中常用的良方。新冠疫情防治過程中“三藥三方”的代表——清肺排毒湯,也是結合《傷寒雜病論》中的方劑創新化裁而成,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很多人都知道的補腎名方“六味地黃丸”,最早就源自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后經宋代名醫錢乙加減化裁,只保留了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六味藥材,稱之為“六味地黃丸”。
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在于經歷時間檢驗,依然能熠熠生輝,守護百姓的健康。如今,中醫學界讀經典學經方的熱度一年比一年高?!夺t圣》電視連續劇的熱播,也將再次掀起讀仲景、學經典的熱潮。
作為《醫圣》電視劇聯合攝制方的仲景宛西制藥,扎根醫圣故里南陽,也在為傳播仲景文化,傳遞經典之聲而努力。堅守“藥材好,藥才好”,建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與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用科技賦能中醫藥,以科研與技術傳承醫圣精神;開展“三分鐘講透經典”項目,和中華中醫藥學會一起實現傳承經典、挖掘經典名方價值、創新經典名方的現代應用。
從東漢到今天,張仲景中醫文化源遠流長。了解醫圣張仲景生平,感受中醫藥文化獨特魅力,鎖定《醫圣》,不見不散。
電視劇《醫圣》片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