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8萬億,占GDP總量的36.2%,2020年有望突破40萬億。
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到7.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1%;產業數字化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探索,增加值規模達到28.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8%,占數字經濟比重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
金融領域數字化程度最高,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應用提供了基礎條件。從主要金融領域的數字化進程看,銀行業涉及最深最廣、迫切性最強,隨之是保險、證券等等。
百融云創作為一家國內頭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公司,不斷將自身在技術上的優勢賦能銀行等金融機構,促進、推動他們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數字化浪潮里,互聯網的發展突破時空限制,沖擊傳統銀行的客戶資源、服務渠道和經營模式,促使其改革服務理念,以“產品為中心”轉向“客戶為中心”成為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針對存量客戶的潛在風險,百融云創根據強弱規則監控和評分監控,自動將客戶分成ABCD四個風險等級。針對中高風險的客戶,進行號碼狀態核查并進行統計,對可聯狀態的客戶減免部分息費,促進客戶提前還款;對不能聯系的客戶采用IVR/短信/提醒式機器人,進行高頻監控。對于低風險用戶,百融云創則自動轉入低頻監控處理,并根據客戶授信額度使用情況采取提額措施或進行機構內其他產品交叉營銷。
同時,銀行業對實施中臺戰略的重要性和內涵已越來越趨于達成共識,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特別是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沒有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的支持,很難建立真正有效的業務中臺。
在此背景下,百融云創智能中臺解決方案應運而生。中臺戰略是幫助金融機構抽象包裝整合后臺的資源,將其轉化為前臺可重用、可共享的核心能力,打破“煙囪式”、“項目制”系統之間的集成和協作壁壘,降低前臺業務的試錯成本,賦予業務快速創新能力,最終提升企業的組織效能。
百融云創智能中臺架構包括三個部分:數據中臺打通內部數據壁壘,為業務優化與創新提供支持;算法中臺根據不同業務需求,敏捷開發模型;風控中臺面向業務,提供多種靈活的規則和數據配置方式,減少因業務對系統的重復開發,支持前臺業務的快速創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開始引入百融云創的智能中臺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以智能風控中臺解決方案為例,百融云創基于底層數據衍生的多維變量,利用邏輯回歸、機器學習等算法搭建了多種客群評分模型,極大提升了自動審批通過效率,幫助銀行機構降本增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