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楊薩 文 朱哲 李博 洪昊旸 攝影】8月25日,河南中金匯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匯融)舉辦首屆投資人大會,會議以“賦能產業 共創未來”為主題。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趙學東,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張志濤,駐馬店市市長李躍勇,河南投資集團總經理閆萬鵬,信陽市常務副市長秦保建,安陽市副市長宋偉,河南投資集團副總經理郝令旗、李明,中信銀行鄭州分行副行長呂智浩,河南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易日勿出席活動。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已投企業、基金出資單位和合作伙伴的近300名嘉賓參會,共論投資趨勢,共理投資策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聚焦河南省產業戰略
打造本土專業化基金團隊
作為河南基金投資運營領域的明星機構,中金匯融由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合資設立,主要負責河南省戰新產業投資基金及其子基金的管理運作。截至2023年7月,公司在管基金總規模達到340億元,打造了包括母基金直投、項目基金、區域行業子基金、市場化募資子基金在內的業務組合。
河南投資集團總經理閆萬鵬表示,中金匯融作為河南投資集團旗下,省內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基金管理團隊的代表,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服務河南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任。
“中金匯融自成立以來,始終聚焦河南省產業戰略,秉承產業為重、效益為先的基金招商理念,形成了研究驅動的項目投資模式,布局了多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了一支本土專業化基金團隊。”閆萬鵬表示。當前,中金匯融正在奮力開啟第二個五年發展新局,作為股東,作為戰新基金的基石出資人,河南投資集團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公司的發展,以中金匯融為橋梁紐帶,與廣大出資人和企業家在更廣的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河南創新投資集團董事長易日勿表示,中金匯融緊緊圍繞河南戰略新興產業布局,引資、引智、引項目入豫,在母基金運營、地市基金合作、市場化募資等方面成績斐然,在河南省乃至全國形成了基金管理品牌。
“中金匯融是河南投資集團與中金資本深化合作的豐碩成果,也是河南創新投資集團基金投資的‘先鋒部隊’。”易日勿表示,本次投資人大會既是中金匯融進入發展新階段的最好見證,也是河南創新生態培育的生動實踐。中金匯融站在第二個五年的起點,正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出行、新數字、新消費、新制造”等投資方向,加快引入核心項目,培育產業生態,為河南各地市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自管基金340億元
步入市場化募資、跨地域投資階段
中金匯融自成立以來就肩負著以市場化私募股權基金的方式培育河南戰略新興產業的使命,不斷提升公司定位、優化業務模式,目前已迭代到4.0版本的市場化募資、跨地域投資階段。
蔣興權介紹,目前中金匯融自管基金11只,管理規模達340億元,直投項目41個,通過基金間接投資200余家境內外公司,支持16家企業成功IPO。截至2023年7月,母基金直接投資回報倍數達2.19倍,DPI達120%,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良好業績的背后是全流程、專業化的運作模式。“中金匯融圍繞‘募投管退’構建了完善的運作模式。”蔣興權介紹。
在募資方面,中金匯融不斷優化募資結構,出資人從單一的省內地市政府、地市平臺公司,拓展為省內外上市公司、大型民營企業、保險資管、高凈值個人、家族信托;在投資方面,堅持項目投資標準,針對不同產業制定投資策略;在管理方面,堅持投后賦能服務,提升投資效益,在企業規范管理、梳理經營思路、協調后續融資、對接合作資源、地方政府合作、資本運作服務等方面持續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在退出方面,堅持多元化退出,保障投資人資金流動性。
當前,河南新興產業勢力正蓬勃崛起,政府投資基金已成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激勵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為打造培育新興產業特色方案,中金匯融堅持行業研究先行,以產業研究服務社會發展,以行業研究把握投資方向,以項目研究開發投資標的。圍繞產業鏈布局,中金匯融總結了六大“投資經”:一是堅持產業鏈思維,引進優勢企業,助力新興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二是與行業第一尋找合作契合點,引進項目落地;三是研判行業趨勢,優選合作團隊,支持早中期項目落地;四是優選高成長賽道,甄選行業優勢企業,投外引內落地先進產能;五是投資本土優質企業,持續進行投后賦能,資本市場結碩果;六是做好政府智庫,完善方案設計、規避風險,支持產業生態。
深挖河南優勢產業
力爭自主管理基金規模超過500億元
產業的發展始于科技進步,成于資本支持。中金匯融在依托地方優勢產業基礎之上,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著力打造特色“新型地市合作模式”。
目前,中金匯融地市子基金管理規模達170億元,管理子基金包括安陽戰新基金、鄭州戰新信息產業基金、新鄉氫能基金、南陽現代中醫藥產業基金、鄭州軒轅戰新產業基金、豫東南戰新基金等。自主管理市場化、產業子基金規模達15億元,包括百果園基金、啟匯潤金科技生活基金等。
中金匯融與安陽深度協同,打造出的“安陽模式”已經成為省市基金合作的典型。目前,安陽戰新產業基金總規模50億元,截至2023年8月,共計為安陽市招引項目10個,投資額超過18.08億元,帶動產業落地超過100億元。
經過6年的實踐發展,中金匯融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資策略體系,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對做強主導產業、做大新興產業的重要作用,通過投資賦能,幫助科技型企業跨越發展周期。
聚焦未來,蔣興權表示,中金匯融將立足河南省情,布局新材料、新制造、新能源、新出行、新消費、新數字六大重點行業,在管理規模、投資規模、企業落地、生態集群四個方面實現新的跨越。
“中金匯融的未來依賴于股東和政府的持續大力支持,未來將挖掘河南優勢產業,堅持外引內培,與本土龍頭企業深度合作。”蔣興權表示,下一個五年,中金匯融將力爭自主管理基金規模超過500億元,基金累計投資規模達到150億元,完成10個以上生態主導型企業落地河南,打造2—3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關注新現象,擁抱新變化,發掘新機會
在大會主題演講環節,中金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博士以“破立之間”為題,從增長動能切換、經濟金融周期等角度切入,指出當前處在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大切換時期,并對今后一段時間的經濟形勢進行展望。
在專題分享環節,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對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進行了深度解讀。他指出, chatgbt及大語言模型的出現背后是近年來整個人工智能全方位的技術進展,AI產業即將迎來一個更加繁榮的“大航海時代”。
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對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實踐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當前氫能產業迎來全面發展窗口期,燃料電池車型商業化加速,并介紹了捷氫科技圍繞燃料電池在提質降本和拓展產業新生態方面的實踐。
銳杰微科技董事長方家恩以“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趨勢展望”為題,對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驅動力進行了分析,重點介紹了國內高端封裝測試市場的現狀和機遇。
活動中,中金匯融圍繞新興產業領域舉行了兩場圓桌對話,分別以“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新消費新機遇”為主題,匯集業界企業家分享實踐案例,同臺對話,與中金匯融共謀發展新路徑。
責編:史健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
頭條 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