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春波】受到多重因素影響,A股再現上市公司回購潮涌情形。
(相關資料圖)
8月17日晚間,36家上市公司同日宣布回購,其中4家發布回購預案,32家則收到了董事長提議,擬動用公司資金從二級市場回購股份,回購金額從幾千萬元到數億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中提出回購的上市公司多來自科創板。
實際上,在此前一日的8月16日晚間,A股已有8家上市公司同日宣布回購,其中3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預案,另有5家則稱收到董事長提議,回購股份將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而在更早的8月14日晚間,A股14家上市公司同日拋出回購預案。
“上市公司密集回購股票釋放出積極信號能夠提振市場信心,這也表明了上市公司管理層認為股價被低估?!鼻昂i_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要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回購得越多越好。
36家上市公司同日宣布回購,
32家為董事長提議回購
Wind數據顯示,8月17日晚間,36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購,分別為云內動力、中光學、安集科技、天宜上佳、必易微、炬芯科技、納芯微、派能科技、凱賽生物、美迪凱、諾唯贊、思林杰、萊特光電、威高骨科、炬光科技、石頭科技、希荻微、久日新材、開普云、神工股份、嘉和美康、井松智能、新銳股份、創耀科技、南模生物、理工導航、大全能源、均普智能、復潔環保、華盛鋰電、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南亞新材、恒玄科技、中控技術、大唐藥業。
36家公司中,34家均來自科創板;除云內動力、中光學、理工導航、大唐藥業發布回購預案之外,其余32家均為上市公司董事長提議回購。
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發現,在上述36家宣布回購的企業中,不乏企業擬拿出數億元真金白銀在二級市場回購。光伏龍頭大全能源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提議回購金額不低于2億元且不超過4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截至8月17日收盤,大全能源股價為39.21元/股,對應市值為838億元。
此外,納芯微、華熙生物也在8月17日分別收到董事長提議,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回購的方式回購股份,其中納芯微擬使用超募資金,回購金額不低于2億元且不超過4億元,回購股價不超過160元/股;華熙生物擬回購金額不低于2億元且不超過3億元,回購價格不低于130元/股,截至8月17日收盤,華熙生物報97.8元/股,市值471億元。
實際上,董事長提議回購并非新鮮事。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發現,此前一日8月16日晚間發布回購相關公告的8家上市公司中,就有5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親自提議公司要啟動回購,這些公司近期均股價疲軟,部分股票跌至年內新低。
其中科思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建德提議使用超募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回購股份,回購金額不低于3300萬元且不超過5500萬元,回購價格不超過55元/股。
此外,麥瀾得、晶華微、理工導航和奧泰生物等公司董事長也提議公司回購股票,回購方式均為集中競價,其中晶華微的回購金額較低,不低于1500萬元且不超過3000萬元,理工導航的回購金額較高,不低于5000萬元且不超過1億元。
6月份之后回購突然增加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晚間,A股今年以來有111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回購預案相關公告,略低于2022年同期數1194家。但從今年7月1日開始,A股上市公司回購預案發布數量達到227家,明顯高于上年同期的161家。
在7月以來發布回購預案相關公告的227年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企業提出回購股份將用于股權激勵,其余上市公司回購的理由多為“維護公司股價穩定,保護投資者利益”。
“上市公司股份回購主要基于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將股份用于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和將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等動機?!睒I內人士表示,從資本市場實踐來看,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多發時市場通常處于低位。
8月16日晚間發布回購預案的8家上市公司中,除德賽西威股價處于近期低點外,韋爾股份8月17日收盤價接近年內最低點80.93元/股;麥瀾德8月14日股價創下年內低點31.77元/股;奧泰生物8月14日股價一度下探至48.11元/股的年內低點;晶華微8月15日股價一度下探至41.16元/股,接近年內低點41.05元/股;理工導航股價于8月14日下探至年內最低點41.03元/股;新威凌股價于8月16日一度下探至年內低點7.10元/股,科思科技8月16日股價一度下探至年內低點34.52元/股。
以韋爾股份為例,從今年8月9日起,韋爾股份股價已經出現六連跌情形。8月17日,韋爾股份股價報88元/股,跌0.06%,跌幅較此前兩個明顯收窄。
中報數據顯示,作為全球知名的、提供先進數字成像解決方案的芯片設計公司,韋爾股份今年上半年業績雙降,其中扣非凈利潤還由盈轉虧。
實際上,并不是每一家宣布回購的企業都面臨業績虧損。以千億光伏龍頭晶科能源為例,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6.24 億元,同比增長60.52%;歸母凈利潤38.43 億元,同比增長324.58%;扣非歸母凈利潤35.36 億元,同比增長340.34%。
8月15日晚間,晶科能源發布了其上市以來的首次回購預案,回購金額不低于3億元且不超過6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8.85元/股,回購股份將在未來適宜時機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公告發布當日,晶科能源股價報收于10.42元/股,較前一個交易日下滑11.99%,盤中股價一度下探至10.32元/股,當日蒸發市值蒸發超過140億元。
此外,今年7月3日剛上市的瑞星股份,也在上市僅半個月后的7月19日不得不拋出回購計劃,擬回購金額不少于800萬元且不超過1000萬元,預計回購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重為1.38%~1.72%。
瑞星股份在回購預案公告中表示,此舉是“為維護公司股價的穩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按照公司穩定股價的預案之承諾”。在此之前,瑞星股份股價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發行價格,已于7月14日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
回購規則已經放寬,
A股資本運作空間進一步加大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今年7月后上市公司回購預案數量增長明顯,或與回購政策進一步放寬存在一定關聯。
2022年10月,為支持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更好地順應市場實際及公司需求,維護公司價值及中小股東權益,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部分條款進行修訂,主要包括放寬上市公司回購條件、放寬新上市公司回購限制、放寬回購窗口期,以及明確界定公司股份發行行為4點變化。
開源證券分析師任浪表示,《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修訂,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政策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在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豐富投資者回報機制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
“本次《回購規則》修訂后,回購的制度包容性和實施便利性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能夠更便利地通過回購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以及實施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發行可轉債等,有利于資本市場穩定和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任浪表示,明確回購與再融資交叉時的限制區間,有利于上市公司靈活運用多項資本運作工具。
政策放寬的效果很快顯現。開源證券數據顯示,2022年,上市公司回購預案上限金額就達到1717.9億元,同比增長19.42%。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政策保駕護航,市場活躍度和投資者信心有望進一步提升。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隨后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和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陸續出臺。
天風證券指出,上市公司回購增持熱潮有利于向市場傳遞積極向好的情緒,彰顯市場對于經濟復蘇的信心。大規模的回購、增持作為一種市值管理行為,不僅有助于修復、提升公司自身形象,也有利于保護既有投資者的利益,改善投資者情緒。
“對上市公司回購,不僅要‘看其言’,還要‘觀其行’?!北本煼洞髮W政府管理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A股資本市場集中發聲回購股份,對于穩定資本市場和提振市場情緒有積極意義,但要真正助推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后期拿出真金白銀、言出必行的回購行為不可或缺。
責編:陶紀燕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8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
頭條 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