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 實習生 劉豫 通訊員 王姝方】個人征信又稱第二張“身份證”,失信不僅影響個人信貸還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法分子利用大家重視征信的心理,編造“影響征信”“失信”“消除不良征信”等謊言,從而實施詐騙。
6月30日,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河南省反詐騙中心人士為消費者講解虛假征信類詐騙套路。
第一步:影響征信,造成恐慌,配合下載視訊App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某日,張先生在家接到一個自稱是X付寶客服人員的電話,聲稱張先生的花唄利率有所調動,需要處理,否則影響征信。張先生在客服指導下,從微信關注了“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公眾號”,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公眾號”里,客服人員讓張先生下載了視頻會議App,并讓其加入指定會議。
第二步:冒充身份,屏幕共享,編造理由提現
會議里,有人自稱是關于貸款方面的“國家工作人員”,其通過會議讓張先生從微信打開“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公眾號”和“屏幕共享”。之后,有人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公眾號”里與張先生聊天,讓張先生關閉支付寶的借唄、微信的微粒貸和京東白條等,并稱張先生的支付寶和銀行卡以后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代管,讓張先生把支付寶的錢提現到銀行卡,張先生照做。
第三步:偽造證件,防止凍結,轉賬至指定賬戶
接下來,“國家工作人員”發來圖片,上面有銀行卡號、姓名和紅色公章,該“人員”稱,為防止張先生的錢被凍結或被無故扣款,需把錢轉到指定銀行卡上,張先生按照要求,把76120元錢轉到指定銀行卡賬戶。
第四步:繼續驗資,引至借貸平臺,發覺被騙,為時已晚
之后,對方讓張先生通過抖音上“放心借”借錢,待張先生打開“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公眾號”后,發現聊天記錄已不存在,這才意識到被騙。
河南省反詐騙中心人士提醒,個人征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統一管理,任何單位與個人都無權刪除修改。“凡是自稱金融機構或貸款平臺客服,以‘貸款信用額度、利率不符合國家規定’‘影響個人征信’等為由,要求向指定賬戶轉款‘驗資’的,極有可能是詐騙。”
同時,不要輕易與陌生人開啟“屏幕共享”功能,這類操作會暴露個人信息,凡涉及私人信息,特別是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一定要謹慎。
最后,如不慎被騙,請留存好證據,并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電話!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