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海舒 實習生 郎潤乾 文圖】一個辣椒,如何搭乘數字化快車實現產業騰飛?一個村莊,如何借助數字化轉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6月5日—6日,大河財立方記者探訪洛陽辣椒基地、滎陽南屯村等地,體驗數字賦能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成果。
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省電信業務總量完成1007.7億元,居全國第5位,全省電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4.5億元,居全國第5位。5G基站總數達到15.32萬個,居全國第5位,實現了鄉鎮和農村熱點區域全覆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探訪期間,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發展處處長王磊介紹,河南省在5G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利用5G、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切實降本增效,服務解決了農業農村裝備支撐提升問題,促進農業降本增效,支撐農民增產增收,接下來將不斷豐富農業5G應用產品,全力打造5G+智慧農業標桿項目,助推河南在鄉村振興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辣椒遇上5G,數字賦能助力產業騰飛
6月初的鐵門鎮,麥子還沒有收割,麥地里套種的辣椒已經長了十幾公分高,這些辣椒還在幼苗期,預計到九十月份可以采摘。與傳統辣椒產業不同的是,鐵門鎮辣椒基地搭乘5G快車,從種植到銷售,探索出了辣椒產業發展新模式。
河南是全國最大的朝天椒主產區,種植面積達300萬畝,面積和銷量居全國首位。據介紹,新安縣是典型的淺山丘陵區,土壤、氣候、地理環境天然適合辣椒生長,色澤亮、辣度高,種植朝天椒有30余年歷史,種植面積達3萬畝,產量7500噸左右,年產值達20億元,辣椒產業已經成為新安縣農業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之一。
河南益民控股洛陽基地負責人曹玉龍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基地圍繞數字辣椒“種、管、收、加、儲、銷、服”七大產業環節,逐步構建數字辣椒全產業鏈生態。
在種植方面,基地采用5G無人駕駛拖拉機、辣椒直播機、旋耕施肥機、噴藥植保機等專用機械,節省人力成本。基地還創新“麥椒芝麻豆”輪作套種模式,10月種小麥,次年3月套種辣椒,6月麥收后套種芝麻大豆,一年種植三季作物。在管理方面,基地運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辣椒生長生態中的各關鍵因子進行數據監測、管理。采摘環節,基地辣椒收獲機能一次完成辣椒的采摘、輸送、清選、復脫、集箱和卸料裝車等作業,可以有效地對采摘的辣椒、椒稈、椒葉進行分離,減小后期的人工作業強度,節省人工成本,降低含雜率。“一臺設備每天采收50畝,相比人工采摘成本節省50%以上,實現辣椒收獲環節的全程機械化、規模化。”曹玉龍說。
曹玉龍介紹,在加工方面,基地以辣椒初加工項目為依托,構建辣椒醬等辣椒深加工、精加工體系,開發了辣椒紅素、辣椒堿、辣椒精、火鍋底料等產品。根據老干媽、海底撈等大型辣椒制品企業的需求,針對不同需求辣椒的色度、辣度、香度等要求,為辣椒大客戶提供訂單化、定制化服務。
從電子商務到直播帶貨,數字化平臺打開文化產品新銷路
“直播間的朋友大家好,今天開播時間比較早。”
“我身后這個全身大紅色的馬也非常精致……”
在南石山唐三彩驛站店內,工作人員正對著手機介紹產品。高峰期,一晚上3個小時的直播銷售額能突破1萬元。
南石山村的三彩小鎮以高仿唐三彩而聞名海內外,2021年,南石山村(唐三彩)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駐南石山村第一書記李明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南石山村唐三彩產業的專業燒制藝人有2000余人,企業68家,疫情之前年產值最高達3.5億元。“68家唐三彩文化企業均為手工制陶業,以出土唐三彩為原型,開展手工復、仿制創作,以燒制低溫釉三彩馬、駱駝、器皿和人物陶器工藝品為支柱產業,并能夠緊跟時代潮流,先后創作了主題鮮明的三彩動漫、壁畫、茶具、酒具、建筑陶瓷等創新型三彩作品。”李明說道。
近年來,南石山村大力發展線上售賣模式,依靠5G網絡技術,從電子商務到直播帶貨,數字化平臺打開了文化產品新銷路。
發展唐三彩產業,南石山村今后方向是什么?李明稱,2022年9月,南石山村村委會掛牌成立了三彩協會,自此起,南石山村三彩轉型發展步入快車道。另外,將強化68家三彩文化企業抱團發展的意識,不斷壯大三彩文化產業規模。同時,發揮鄉村運營團隊的創新發展思路,對標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和社教研學講解體系,深挖唐三彩文化資源稟賦,講好中華傳統文化價值,激發學員的愛國情懷,積極幫助三彩小鎮68家企業對接各類院校、社會團體共同開展研學活動,讓唐三彩的燒制技藝得以言傳身教。
在唐三彩產業數字化建設方面,李明介紹,南石山村將搶占三彩文化產業“風口”,加速三彩文化產業復興,指導三彩小鎮唐三彩燒制技藝傳習館、唐三彩陶藝博物館、唐三彩文化園、洛古唐三彩研學基地等優化升級,讓唐三彩蘊含的文化魅力不斷綻放,重塑南石山村三彩小鎮的三彩文化IP。
數字田園、數字灌溉,滎陽南屯打造數字鄉村建設的“河南樣板”
昔日“南岸古道飲馬”,今成“屯里畫中人家”。
走進滎陽汜水鎮南屯村,平坦整潔的柏油馬路從村里穿過,一排排白墻青瓦的農家庭院、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菜園,在藍天白云掩映之下美不勝收。滎陽市汜水鎮南屯村支部委員張巍巍介紹,借助中國移動和浙江天演維真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屯村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技術,建設了南屯村數字鄉村云平臺,這里是全村數字化管理的“大腦”所在。河南移動鄭州分公司政企客戶部項目主管韓飛稱,通過這一“大腦”中樞,村里的一切數據均可實現線上管理。
大河財立方記者看到,平臺首頁對包含“數字田園,數字灌溉、美麗鄉村示范點”3D建模的南屯村場景地圖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現,村里農田、灌溉、果園的相關數據、村情一覽圖、生態環境、產業資源、社會綜治一覽圖等一目了然。
南屯村地處汜水鎮西北部,緊鄰黃河,村內有成皋古道、飲馬溝等古跡景點。來南屯游玩,人生地不熟迷路了怎么辦?你只需要按下路邊燈桿上的按鈕,就能遠程和村里的工作人員“線上”通話,這就是南屯村安裝的智慧燈桿。“它不僅有LED照明功能,還有無線WIFI、視頻監控、信息發布大屏、揚聲器、一鍵報警的本領,出門在外手機和電動車沒電了,還能用它充電。”張巍巍說。
韓飛介紹,村里還安裝了微型氣象站,可以隨時檢測空氣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風力風向、光照等數據。相對應的水肥一體機根據氣象站提供的數據,自動分析預警,農民通過手機App操控自動噴淋設備,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施肥灌溉。
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5G基站總數達到15.32萬個,居全國第5位,實現了鄉鎮和農村熱點區域全覆蓋。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發展處處長王磊介紹,加快推動高標準農田5G+智慧農業項目復制推廣、深化拓展5G智慧農業應用,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農機裝備支撐、加快建設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王磊稱,河南省在5G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接下來將不斷豐富農業5G應用產品,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創新發展模式,借鑒成功案例經驗,把成熟產品進行復制推廣,全力打造5G+智慧農業標桿項目,助推河南在鄉村振興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
頭條 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