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交樓”,上海本土老牌房企中華企業(600675.SH)擬定增募資不超過45億元,用于中企譽品·銀湖灣、中企云萃森林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6月2日晚間,中華企業發布公告稱,為滿足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和盈利能力,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資不超過4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中華企業的總股本為60.96億股,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約18.29億股(含本數),即不超過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
(資料圖片)
募集資金中有13.5億元用來補充流動資金。來源:定增公告
從募集資金用于的具體項目來看,上述45億資金中,中企譽品·銀湖灣項目,總投資108.3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25億元;中企云萃森林項目,總投資114.12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6.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13.5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13.5億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中企譽品?銀湖灣項目是上海五大新城重大項目之一,位于松江區廣富林街道,由03-04、06-02、07-10三個地塊組成,四至東至公共綠地,南至銀龍路(規劃),西至龍騰路,北至辰花公路。今年2月28日,該項目舉行開工儀式,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團負責承建。
中企云萃森林是中華企業第二座“云萃系”項目,位于浦東三林楔形綠地9單元15號(05-11)、17號(05-14)地塊,是區域首開商品住宅項目,已于2022年2月28日開工奠基。
中華企業對此表示,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擬主要投向公司在上海地區開發并處于建設過程中的房地產項目,上述項目系普通商品房,且以剛需或改善型客群為主。本次募集資金的投入將有效降低上述項目的資金風險,保障項目交房周期。
“同時,本次募集資金的投入將為公司房地產開發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有助于保障項目的開發進度,防范項目風險,促進公司房地產業務平穩健康發展,提升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中華企業表示。
從政策層面來看,由于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承受較大壓力、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加大,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地產企業融資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其中,2022年11月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5項措施”明確,“允許上市房企非公開方式再融資,引導募集資金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產業務,包括與‘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等”。
在此背景下,實際在去年12月9日,中華企業就曾發布“關于擬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提示性公告”,稱為積極響應相關政策,保障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優化資本結構,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用于公司“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用途。
界面新聞注意到,除了定增事項之外,為加快資金回籠,優化資產結構,中華企業還在加緊出售旗下資產。
2022年11月,中華企業子公司上海中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星集團”)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上海春日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春日置業”)50%股權及部分債權。同年12月23日,上海虹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5.20億元摘牌。
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星集團已收到全部款項并完成交割。報告期內,因中星集團處置春日置業確認投資收益6.05億元。
此外,今年5月5日,中華企業發布公告稱,擬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公司下屬公司上海環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申陽濱江”75%的股權及相關債權。轉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持有申陽濱江的股權。
對此,中華企業表示“有利于優化公司資源配置,加快資金周轉”。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近期上海土拍市場上,加緊資金回籠的中華企業一舉以20.11億元拿下此輪土拍的“最熱地塊”。
公告顯示,公司成功競得上海市閔行區莘莊社區MHP0-0201單元16A07A地塊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面積20930.10㎡,土地成交總價為人民幣20.11億元。
據悉,上述地塊也是此輪上海土拍的“最熱地塊”,共有28家房企參與競拍。中華企業最終拿下地塊的溢價率為8.47%,成交樓面價超過48000元/平方米。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該地塊位于外環外,但整體非常成熟,地塊距離軌道交通12號線七莘路站大約1公里,周邊有多個居住小區,且商業設施較為齊全。因此,后續不用擔心去化問題。
中華企業表示,此次成功競拍,符合公司戰略發展布局與整體經營需要,增加公司項目儲備。
來源:同花順
從業績來看,中華企業已連續四年營收、凈利下滑。
2019-2022年期間,公司營收分別為132.82億元、115.52億元、95.97億元、26.01億元,同比減少分別為31.13%、13.02%、16.92%、72.89%;對應凈利潤分別為23.40億元、13.78億元、8.05億元、2305萬元,依次同比下滑9.73%、41.11%、41.57%、97.14%。
今年一季度,盡管中華企業簽約金額同比增長5.41%,但凈利潤卻由盈轉虧。中華企業表示,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結轉的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所致,同時因帶息負債規模增加導致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因公司計提土增稅導致稅金及附加較上年同期增加。
截至一季度末,中華企業的貨幣資金為173.05億元,流動負債合計213.75億元,其中合同負債111.29億元。
責編:王時丹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3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
頭條 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