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郝楠楠】在即飲飲料市場,無糖茶飲料正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新選擇。三得利的烏龍茶,因被用作自制“減肥飲品”而在各大社交平臺出圈;以東方樹葉為代表的農夫山泉茶飲料去年一年賣出了69.06億元;新式茶飲奈雪、傳統茶飲品牌康師傅、統一等,也紛紛布局無糖茶飲料。
(資料圖)
數據顯示,中國無糖茶飲料市場已進入高速增長期,過去五年增速遠超其他茶飲賽道,預計到2027年,中國無糖茶飲料市場規模將破百億元。
無糖茶飲料的“夏天”來了。
無糖茶飲料站C位
打開小紅書,三得利的烏龍茶成了最出圈的即飲飲料,烏龍茶+牛奶+咖啡這道自制飲品,被視為“掉秤神器”,相關筆記達上萬條,三得利筆記更高達8萬+。
而去年,農夫山泉旗下以東方樹葉為代表的茶飲料,一年賣出了69.06億元,同比增長50.8%,增長率遠高于包裝飲用水、功能飲料、果汁飲料等產品,占2022年總收益的20.8%。去年8月份披露數據顯示,過去十二個月東方樹葉增速接近70%。
再看便利店,你是否留意過一些飲料柜的產品布局?無糖茶飲料,已悄然站在了C位……
實際上,近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飲料品牌布局無糖茶飲料。
傳統品牌康師傅從無糖冰紅茶切入市場,后又推出純萃零糖高山烏龍茶加碼賽道;統一也在2022年報中再強調,將進入無糖市場,滿足不同人群對茶飲的需求,今年4月份也推出了全新無糖茉莉綠茶。
還有以氣泡水起家的元氣森林,旗下即飲茶品牌“燃茶”也已全系列升級,去掉代糖,全面發力無糖茶產品;就連新式茶飲奈雪、喜茶,也成為入局者。
無糖茶并非這幾年才有,只是一度沉寂。三得利無糖烏龍茶早在1997年就已面市推廣,2004年統一無糖綠茶已上線,東方樹葉也在2011年推出。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2013年,中國質量協會進行了茶飲料行業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東方樹葉位列倒數第二,甚至一度被網友評為“最難喝的TOP5”飲料。
而現在,無糖茶飲料的大爆發已然是事實。從被嫌棄到受熱捧,無糖茶飲料為何支棱起來了?
消費觀念轉變、品牌加碼
中國茶文化底蘊深厚,但相比文化因素的影響,當下消費者理念的轉換、追求健康、減糖甚至無糖,或是無糖茶飲料步入快車道更為主要的原因。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認為,顏值管理、體重管理、健康管理、營養管理這四個管理已經貫穿于重度消費人群,無糖飲品崛起有其必然性,其背后是中國新生代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為在發生著顛覆性的變化。
億歐智庫發布的《2023中國無糖茶飲行業白皮書》指出,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減糖”逐漸成為全球的消費共識;2016年開始,世界各國推行減糖政策,通過糖稅或減糖措施規范含糖相關市場,引導消費者健康飲食。
2017年前后,無糖茶飲料市場開啟了明顯的上坡路。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2022年,含糖茶飲料已經進入低速增長,而無糖茶飲料在2022年保持7.9%的增速,遠高于前者。線上渠道,更是帶動了無糖茶飲市場的規模突破,據天貓淘寶平臺近五年無糖茶飲的銷售數據來看,無糖茶飲線上銷售規模五年間突破10倍。
其間,各大品牌方聞風而動,加碼無糖茶、尋找消費市場新增量,則讓無糖茶熱度穩步飆升。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2022年,除了三得利、東方樹葉等經典品牌,先后還有元氣森林燃茶升級、可口可樂淳茶舍上市、統一茶里王回歸、娃哈哈安化黑茶面市、讓茶成立等多個動作不斷。數據顯示,到2027年,中國無糖茶飲市場規模將達到124億元。
從小眾走向大眾
但從即飲茶飲料市場來看,無糖茶飲料仍屬于小眾市場,2027年,中國即飲茶市場規模將達到1438億元。無糖茶飲料能否再進一步,走向大眾化?產品口感、價格、消費者信任度等方面,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為什么選擇購買無糖茶飲料?一組數據顯示,有63.6%的消費者認為無糖無負擔是其購買動機。但同時,消費者對無糖茶飲料改進訴求,一如多年前“吐槽”東方樹葉的那樣,前三條都指向了茶的“味道”:有明顯苦澀味道、其他味道蓋過了茶的味道、未還原茶的本味……
實際上,喝茶飲料的人,未必喝“茶”。據億歐智庫數據顯示,在無糖茶飲消費者中,70.8%為30歲(含30歲)以下人群;近半年的新用戶中,30歲(含30歲)以下的消費人群占比達84.1%,而在新一線的消費者中,將無糖茶飲當作是水的替代品,補充水分的需求更為顯著。
也就是說,在追求0糖、0脂、0卡健康之外,口感體驗的持續優化,正是年輕消費者在意的關鍵點。
另一方面,價格因素也在即飲飲料消費體驗上,也有一定影響。即時滿足、線下購買,依舊是無糖茶飲料的主要消費場景,記者走訪多家線下便利店時注意到,對比無糖茶飲料和傳統即飲茶,前者價格明顯略高。以一家悅來悅喜便利店為例,三得利烏龍茶系列售價為5.5元/瓶、茶里鴨屎單叢售價為6元/瓶;康師傅、統一等傳統即飲茶,售價多為3元~3.5元/瓶。
或是關注到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今年東方樹葉、三得利先后推出900ml、1.25L大瓶裝,以提升性價比。
此外,朱丹蓬建議,消費端對無糖茶飲料市場是有剛需的,產品端應在產品品質、工藝提升等方面建立起更強的消費者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以吸引更多復購。
責編:史健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1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