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王鑫】年報季結束后,上市公司密集收到年報問詢函,濾料龍頭廈門中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環保”)也不例外。
【資料圖】
5月16日晚,深交所向中創環保下發問詢函,對其扣非凈利潤連續3年虧損,跨界布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項目等事項進行問詢。
“布局鈣鈦礦電池也算是新能源的方向。”中創環保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從去年開始,公司就調整戰略方向,想往新能源方向發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上,中創環保近年來頻頻跨界,但未有較大起色。布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行業,能否成為新的盈利點,扭轉中創環保頹勢?
營收規模持續收窄,扣非凈利潤連虧3年
目前,A股申銀萬國行業類(2021)一級環保行業133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據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2022年,有29家環保企業凈利潤陷入虧損,2023年一季度,亦有28家環保企業凈利潤虧損。
曾作為高溫濾料龍頭、國內第一家高溫袋式除塵濾料上市企業的中創環保,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均為負,分別為-1.11億元、-0.19億元。
實際上,中創環保近年來營收規模收窄,產品毛利率持續下滑,扣非凈利潤已連續虧損多年。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中創環保營業收入分別為18.24億元、11.42億元和10.07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52億元、-3.95億元和-0.97億元,扣非凈利潤已連虧3年。
2022年年報顯示,中創環保主要產品分為有色金屬材料、過濾材料和環保工程,合計占總營收比例超八成。其中,2022年有色金屬材料營收金額為4.40億元,同比下滑32.63%;過濾材料營收金額為2.92億元,同比小幅增長2.26%;環保工程營收金額為8259.42萬元,同比下滑32.92%。
從毛利率來看,過濾材料、有色金屬材料業務毛利率分別同比下降4.69個百分點和4.64個百分點。其中,在營收中占比最大的有色金屬材料毛利率僅為4.63%。
對于2022年業績虧損,中創環保稱,公司危廢板塊重要子公司因受技改停產,產能受到限制,開工率不足,導致業務虧損。此外,由于受到國內外宏觀環境影響,公司各業務拓展情況不及預期,同時國內市場競爭激烈,濾料及環保工程業務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創環保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合計3288.81萬元,也對公司利潤造成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中創環保成立于2001年,2010年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立之初,中創環保專注于工業高溫煙氣除塵,集高性能高溫除塵濾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是國內第一家高溫袋式除塵濾料上市企業,濾料行業民族第一品牌。
520萬元投資新材料被問詢,是否為炒概念、蹭熱點?
主營業務增長乏力,中創環保開始逐步調整戰略發展方向,向新能源板塊拓展。一周前,該公司還宣布合資成立新材料公司,開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項目。
5月11日,中創環保公告稱,該公司與高鵬博士、昀啟(北京)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廈門科之家企業管理合伙企業于近日簽署了《合作協議》,擬成立合資公司廈門中科晏陽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開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項目。擬成立的中科晏陽注冊資本2000萬元,中創環保以現金入股,認繳出資520萬元,持股26%。
不過,作為一家研發投入不足、資金緊張的環保企業,中創環保是否具有技術研發實力與足夠資金支撐不禁使投資者質疑。
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中創環保提問稱,鈣鈦礦團體的技術研發實力如何?
對此,中創環保表示,技術團隊以中科院高鵬博士為主導,目前已掌握兩項授權專利,一項已公開專利,將根據研發需求組建研發團隊,開展市場細分的鈣鈦礦光電材料以及光伏發電器件研發。
研發投入方面,中創環保研發投入金額較少,且逐年縮減。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0.31億元、0.26億元和0.22億元,而2022年管理費用為1.2億元,同比增長19.21%。
“管理費用增長是因為員工持股計劃有一個股權費用的攤銷,導致這兩年管理費用比較高。而研發費用這幾年一直是穩定的態勢,現在我們也有自己的研究院,針對濾料或新興行業不同產品的開發、利用做相關的研究。”中創環保證券部工作人員向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
資金方面,2022年末中創環保貨幣資金賬面余額僅為5588.64 萬元,同比減少49.24%,有息負債賬面余額3.45 億元,同比增長16.73%。“這只是一個前期合作協議,解決資金問題有挺多途徑,二級市場(融資)就是一個途徑。”對于如何解決資金問題,中創環保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同時,此項投資也引發深交所關注,5月16日晚,深交所在對中創環保年報問詢函中,要求其說明相關交易的商業合理性、股權出資定價是否公允,相關投資是否存在炒概念、蹭熱點的情形等。
截至5月18日收盤,中創環保股價報收于7.09元/股,較5月10日收盤價6.25元/股漲幅超13%。
頻頻跨界未見起色,曾布局氫能源卻中途折戟
2022年6月,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其中提到“堅持研發高效穩定鈣鈦礦電池等技術”。
政策引導之下,多家上市公司發力布局鈣鈦礦產能建設動作積極。光大證券研究報告顯示,鈣鈦礦產能規劃活躍,上市公司中,協鑫科技、奧聯電子、杭蕭鋼構等旗下公司(分別為協鑫光電、奧聯光能、合特光電)進行積極布局。目前,協鑫光電已建成全球首條 100MW量產線。
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創環保在鈣鈦礦電池領域的優勢并不明顯。“目前和高鵬博士簽合作協議,先成立一個合資公司,以這個合資公司為主體去做研發。”中創環保證券部工作人員稱,該項目具體落地的方案還沒有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布局鈣鈦礦電池并非中創環保首次跨界。2021年以來,該公司曾宣布布局新能源汽車、氫能源、鋰電池等領域。
在氫能源領域,中創環保曾于2021年8月披露公告,宣布與多方合作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將定位于氫能源燃料電池系統總成及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
在公布跨界氫能源領域后,中創環保同樣受到深交所問詢函,被質疑是否存在蹭市場熱點炒作股價的情形。2021年9月,中創環保回復問詢函稱,目前公司與合作方已經有計劃推進項目合作,包括但不限于項目場地選址、產品開發路徑等進行前期的探討及新產品的研發生產。2021年底,株洲中創瑞達氫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取得營業執照。
然而,氫能源公司成立后并未有實質性項目進展。記者在中創環保2022年年報中發現,成立不足一年的株洲中創瑞達氫能源有限公司已經注銷。
對于氫能源燃料電池項目因何止步?中創環保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也是簽了一個框架協議,后續內容會繼續溝通,后來可能因為溝通過程中出現一些分歧,就沒有做下去,具體的資金投入和損失還需要核實。”
從目前來看,中創環保此次跨界鈣鈦礦電池領域與當初布局氫能源時的情形頗為相似。此次跨界擬成立新材料公司后續如何進展,能否為中創環保帶來新的盈利點?大河財立方記者將持續關注。
責編:史健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