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丨洛陽,到底是座怎樣的城市?
(資料圖)
洛陽有山水畫卷星羅棋布,有巍峨城墻千年守望,也有玉樓金闕拂衣裳的詩酒趁年華和青磚黛瓦里的煙火人家。
如果寫洛陽,就不能只寫洛陽。要寫流光溢彩的隋唐城“一夜魚龍舞”、“星橋鐵鎖開”的盛唐幻夜,寫滿街鮮衣華裾的少年帶你穿越千年的邀約,要寫一口解鄉愁的牛肉湯,寫街邊擼串的姑娘,寫四月滿城牡丹花香,寫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寫日落斜陽青年匆忙……
漢魏文章半洛陽。自即日起,大河財立方聯合洛陽市作家協會推出“洛陽作家寫洛陽”專題,讓我們隨洛陽作家的文字一起神游洛陽城。
我17歲離開家鄉求學,后到洛陽工作,成為一個飄蕩在外的游子。在外面和父親相處時間最長的,是那年春上他來洛陽的幾天:我陪父親在王城公園看了牡丹花,在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前合了影。
但沒想到的是,幾個月后,親愛的父親就永遠離開了我們。與父親這次相聚,竟成為唯一一段與他在洛陽的溫暖回憶。
一
1986年4月中旬,洛陽正是牡丹盛開的季節,我忽然想到自己來洛陽工作已兩年了,還沒有接父親來洛陽看過花。于是決定回偃師老家一趟,接父親來洛陽看看。
把父親接到洛陽第二天,我先陪父親到王城公園觀賞牡丹。
因我住的行署路離王城公園不遠,加上父親暈車,我們就一路走著去王城公園。街上來往穿行看花的人多,街道平時看去十分寬闊,今天則窄得要命,路上汽車像螞蟻一樣在緩緩爬行。而慢車道上的人黑鴉鴉一片,光看見頭。父親在街上兩邊看來看去,十分好奇興奮。他好像從沒見過這么多人,只是不停地感嘆:洛陽咋這么多人,這人都是從哪里來的呢?
買票進了王城公園,只見王城公園成了歡樂海洋,人更是擠疙瘩寸步難行。后邊人的臉對著前面人的后腦勺,前邊人背靠著后邊人的胸,左邊人的肩摩著右邊人的肩,頭挨頭不敢擺動。大家這時誰也無心思看花,都是在人看人。人間的煩惱、憂愁、痛苦、不幸、悲哀都淹沒在這人的歡樂海洋之中。每個人都像春天的一朵花,夏天的一片葉,秋天的一縷風。這中間的氣氛是溫暖的、熱烈的、舒暢的。人們有一種太平盛世、其樂無窮的感覺。我能看到父親眼中流露出一種喜悅的光,一種滿足的光,一種幸福的光。
進入牡丹園,五顏六色的牡丹,單看名字就令人未賞先醉,什么大喬二喬、魏紫姚黃,什么青龍臥墨池、貴妃醉酒。人們把牡丹花壇圍了一圈又一圈,人在綠樹中,花在人群內。游樂場內秋千與春風一起蕩漾,花卉叢中姑娘與牡丹共同爭芳,花美,草美,鳥美,魚美,人更美。
父親臉上洋溢著笑容,像個孩子一樣不停問這問那,顯得少有的興奮。由于上午在王城公園看累了,下午就在家休息。吃了晚飯,陪父親去觀賞了洛陽燈會。洛陽燈會聞名遐邇。每年牡丹花會都會制作最好的燈在王城公園展覽,但那年的燈會安排在市政府廣場旁邊,所有燈都精心制作十分漂亮,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九龍戲珠燈。這個燈在市政府門前的廣場上,高達數十米,呈四方體,頂端一圓珠放在方柱上,繞柱子周圍環繞九條紅黃綠諸色巨龍,暗喻九都洛陽騰飛。另外給人以濃烈享受的是市政府院內及門外的十多棵彩樹,這樹也是就地取材,現成的樹,用電線繞繞枝杈,然后再裝上五顏六色的燈泡。白天看不見什么,但晚上一開煞是好看。就像搖錢樹稍一搖動,上邊就會撒落下許多珠寶。
由于看燈人多,離得遠了,我怕父親看不見。為了讓他盡量看得清楚些,我就扶著他擠到燈前,一盞盞看。父親將每個燈都看得很認真,臉上擠滿了笑容,看上去非常高興。接著我又帶父親看了西工噴泉,到家時已是夜里12點。
父親過去很少出門,除了去過一趟武漢,再沒有到過其他大城市,所以這次來洛陽,他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父親年紀大了,又有腿病,走路多腿疼,還容易摔倒。這次陪父親在洛陽游玩,有時他摔倒了我想去扶他,但他又擺手不讓。這時父親就有點與年齡不符的羞愧,也顯得不好意思。我也清楚父親的心思,主要是想在兒子面前保持做父親的尊嚴。所以我盡量對父親說話軟和一點,怕哪一句話生硬了,影響了父親的好心情。
二
第三天下午,我陪父親到洛陽植物園去游玩。植物園在搞盆景展。公園南邊新建了一個迂回曲折的碑廊,里邊有許多名家的詩詞碑刻。父親駐足看了多時,一邊看一邊還喃喃有聲念上一兩句。轉轉累了,就讓父親坐在公園凳子上,父親說種這么好看的樹,得花多少錢啊!對叫出名字的樹他一一指給我看,對叫不出名字的樹他一一問我。我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
從洛陽植物園觀賞結束出來后,天色已晚。忽然想起同學建剛、治敏夫婦晚上要來看父親。不過我想他們忙,加之晚上來回跑不方便,而植物園離他們住的澗西區聯盟路不遠,就騎車帶父親去了他們那里。因時間尚早,便陪父親在廣州市場轉了轉,看了看。廣州市場人比較多,還有許多外國人。父親見洛陽城里有這么多滿頭金發的大鼻子“老外”,頗感驚奇,盯著人家會看好久。走遠了,還要扭回頭去,可能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外國人的緣故吧!
從同學家回來的路上,我陪父親又欣賞了七里河和中州橋的夜景。特別是在七里河十字路口,我指著當時洛陽城最高的七里河大廈,讓父親看。父親仰臉一邊看,一邊高興地數樓層。數來數去不是十層,就是十一層,一直數不清。口中還念念有詞:蓋這么高的樓,上下多不方便。我說:人家上下有電梯!
到家已是夜里10點鐘,但父親毫無倦意,看起來他仍很興奮,躺下好長時間都睡不著。
三
父親一生從沒有到過洛陽龍門,不過他時常提起爺爺年輕時曾去過龍門。他說你爺爺曾告訴我,那里滿山的石頭都是佛,又大又好。所以他也早想去看看。這次趁父親來洛陽,便陪父親到龍門轉了一上午。
牡丹花會期間的龍門,正是人多的時候:中國人、外國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掂著吃的、拿著喝的,捧著相機的、背著相機的,擠扛著行走在離地很高沿石壁修建的棧道上。站在上面往下看,一派山水風光。人言“龍門山色”為洛陽八大景之首,真乃名符其實。東山琵琶峰上綠樹成蔭,香山寺、白園掩映其間。兩山之間剛聚起的伊河水緩緩東流,在臨峰的地方又砌出狹長的一節,里邊有小船往來不斷。
龍門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這里與在市區更是不同,父親一步也離不開我,我得扶著他往前慢慢挪。我讓他看每一處我認為好看的地方。如果他高興我也高興,如果他對我所熱心推薦的地方興趣不大,我心里就會有點失落感。在我的攙扶下,父親隨人流登上龍門石窟山腰。在山腰他往遠處觀望了很久。當他回首看到盧舍那大佛時,驚愕得合不攏嘴說:好大的佛呀!慈眉善目的多好!
在盧舍那大佛前,我與父親合影照了相。但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是我與父親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張合影。
參觀完龍門石窟大佛,又陪父親去游了白園。白園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墓園,我前兩年曾經來過。這次來與上次來相比變化不大,只是添了白居易與植桑麻老農的陶瓷壁畫。但父親卻看得很高興,我從他的眼神中可以讀出。
從龍門回來已是中午,陪父親在王城路燴面館吃了洛陽最有名的那家燴面。中午讓父親稍作休息,下午將父親送上回偃師老家的汽車。父親走時對我反復叮囑:好好工作,不要縈記家里。我說:有時間,你和我媽再來玩。父親說:你們太忙了,再說吧。
父親回去了,我松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盡了點兒子的孝心,而父親也總算在他66歲時到洛陽一游。雖然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陪父親游洛陽,其間有許多不盡心的地方,但現在回憶起這些點滴細節,心里依然滿是溫暖。
春去春又回,今年牡丹花又開放了。父親如果健在的話,應是百歲老人了。我多想再陪父親游一次洛陽啊!因為現在的洛陽比37年前更美麗,也更好看了!
我相信父親在天國里依然能看到洛陽的牡丹花,能看到龍門的盧舍那大佛,能看到洛陽這幾十年來的新變化!
作者簡介:侯運通,筆名文野,網名書馨齋主。曾長期在洛陽紀檢政法機關任職工作。現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洛陽市作家協會理事,洛陽散文學會名譽會長,洛陽洛神詩詞學會名譽會長,洛陽報告文學學會顧問。出版有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多部。作品入選各種文學選集,在全國及省市獲獎數十次。
責編:陳玉堯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