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丨洛陽,到底是座怎樣的城市?
洛陽有山水畫卷星羅棋布,有巍峨城墻千年守望,也有玉樓金闕拂衣裳的詩酒趁年華和青磚黛瓦里的煙火人家。
(資料圖片)
如果寫洛陽,就不能只寫洛陽。要寫流光溢彩的隋唐城“一夜魚龍舞”、“星橋鐵鎖開”的盛唐幻夜,寫滿街鮮衣華裾的少年帶你穿越千年的邀約,要寫一口解鄉愁的牛肉湯,寫街邊擼串的姑娘,寫四月滿城牡丹花香,寫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寫日落斜陽青年匆忙……
漢魏文章半洛陽。自即日起,大河財立方聯合洛陽市作家協會推出“洛陽作家寫洛陽”專題,讓我們隨洛陽作家的文字一起神游洛陽城。
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這個“最早的中國”博物館,處處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歷史文化因子,濃烈的遠古韻味迎面撲來:一層外墻面的夯土,象征早期遺址文化;二層墻面的紫銅,標志著王權禮制的誕生。
2089件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及蚌器等,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這些珍貴文物,典雅精致,蔚為大觀,眼睛都不夠用了。忽然,一條綠松石龍形器,把我的目光牢牢拽住!
龍形器長64.5厘米,中部最寬處僅4厘米,每片大小0.2到0.9厘米,厚度約0.1厘米,由2300多片形狀各異的綠松石組成,黃土掩埋了數千年,依然光澤溫潤。龍身曲伏有致狀似游弋,巨首蜷尾,形體之大、工藝之巧,震古爍今。早前時期龍形是模糊的,它卻展現出清晰的具象形態,有棱有脊、蒜鼻梭眼,是目前發現最早、器形最大的綠松石龍,堪稱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本源的證據,被譽為“華夏第一龍”,考古界冠為“超級國寶”!
凝視這優美生動的綠松石龍造型,我腦子里忽地蹦出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的句子,竟沒有一點違和感。
后來,在洛陽圖書館,聽中國社科院考古專家、二里頭第三任考古隊長許宏的講座時,我求教關于綠松石龍形器,許教授盛贊其制作之精、用工之巨,簡直嘆為觀止。“我們以前做過種種想象,待它清理之后才覺得,以往的一切想象都黯然失色。它居然是一條大龍!保存地那樣好,你站在正上方俯視它,它的身子和尾巴好像在游動,你若是逼近它,它那兩雙白玉鑲嵌的大眼睛好像也在瞪著你……”許宏說命名為龍形器是比較審慎、保守的說法,其實它就是龍!
龍,華夏民族心中的圖騰,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凝聚,炎黃子孫千秋萬代的精神信仰。
而綠松石,全球七成產量源于中國,全國七成產量出自我的老家湖北,尤以十堰市鄖縣云蓋寺的最為名貴。在古代,鄖縣歸荊州襄陽管轄,故而云蓋寺的綠松石古稱為荊州石、襄陽甸子。從鄖縣到洛陽,迢迢千里,山高水長,云蓋寺的綠松石緣何到了二里頭?史料表明,夏商周時期,綠松石與青銅器同被視為國家王權標志,是謂“帝王石”。據考古專家推斷,二里頭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統治后,對礦石資源集中管控,云蓋寺一帶的綠松石,應是其重要礦源。二里頭作為“最早的中國”,由此又添佐證!
參觀完博物館展廳,走過后面的文創商店,我抬眼一看,如瞬間被雷電擊中,很多女游客的眼神直勾勾地,射向二里頭館藏綠松石系列文創產品。這些產品具有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清麗雅致,大氣精美,藝術與實用兼備,充滿蓬勃生命力:精細鮮亮的書簽、香囊,耳釘、項鏈;漂亮明艷的絲巾、斜挎包、手提皮包,其色澤清爽水嫩,線條簡捷流暢,質地潤澤如玉。最是那一抹翠綠,像春天的幼芽,鮮活、蓬勃,一派生機,散發出秀美靈動的氣質。
憶起古畫里,美人發髻上嵌入綠松石的花形金簪,富貴華美;想到綠松石與藏傳佛教的密切,一股溫情驟然涌出,不禁默吟著倉央嘉措那“綠松石下的詩行”: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冥冥中,我覺得這每件飾品,都深情款款,皆與遠古歷史鄭重勾連。
“我們的產品突出了二里頭博物館的文物元素,讓珍貴館藏成為帶得走的文化符號!”工作人員生動地解說,引來一眾圍觀者,其中有幾個年青人,他們仔細觀賞著、撫摩著,或試戴綠松石項鏈,或翻看綠松石鏈條書簽,眼神里滿是歡喜。
而我也想象著,這些尤物到手,各就其位,夾在書中、戴在項下、提在手里、掛在肩上,從心靈到外觀神清氣爽,何等愜意。
思緒在打著滾兒:龍圖騰,綠松石;故園鄉愁,家國情懷。我的心,因那匆匆一瞥,被綠松石文創產品擄去,竟至魂不守舍了。
幾經了解得知,這些“洛陽禮物”文旅產品,以二里頭館藏文物為原型進行開發、深挖與延展,把豐厚的文物元素植入日常用品。年青的設計師說:一看到綠松石龍形器,就被其造型、顏色和工藝所折服。設計中遐思天想,注重線條與紋路的歷史還原性,注入新的審美因子與前衛元素,形成視覺沖擊力,用文創產品映現文物之美。
洛陽,這座千年古都正釋放出最新魅力,出圈的綠松石系列文創產品,穿越時空,定格遠古精彩瞬間,讓二里頭文化在今天 “復活”,形成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古老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注入新的審美細胞與時尚元素,以接地氣的嶄新面孔,引領年青群體接過來、傳下去,千古永續。
如此,豈止是洛陽紙貴,文創產品亦“貴”!
作者簡介: 許宣知,筆名許之,洛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出版有長篇小說《追逐夕陽的旅行》。
責編:陳玉堯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2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5-01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30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
頭條 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