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薇 郝楠楠 文 朱哲 李博 攝影】在加快河南農業強省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鄉村設計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
為更好地了解鄉村設計需求、實現農業農村設計賦能鄉村發展,4月27日上午,“設計河南·美麗鄉村”創意設計論壇暨河南鄉村創意設計培訓班正式啟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省委農辦主任、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孫巍峰出席論壇。河南省各轄市農業農村局分管局長、科長等50多人來到培訓班,深入學習發展鄉村創意設計理念和方法、經驗。
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組委會秘書長袁學國,中國鄉建院發起人、農道聯眾院長孫君,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三農學者楊建國,河南華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興進行主題分享,并對河南鄉村設計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袁學國:鄉村創意設計是鄉村振興的必需品
在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組委會秘書長袁學國看來,對于鄉村設計,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概念,而“設計河南”規劃首次提出了鄉村設計界定范圍,包括領域、內容等要素,對鄉村設計發展、鄉村振興有著極大推動作用。
“鄉村創意設計是鄉村振興的必需品。”袁學國提到,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有6.5萬家,營收12萬億元,其中創意設計2萬億元(僅次于內容生產3.5萬億元),增長16.6%,鄉村創意設計產值約為2千億元。
鄉村之間,文化基礎、產業基礎等均有不同,創意設計服務鄉村的模式,也應當各有差異。“目前主要有傳統村落發展、藝術鄉村發展、綜合項目開發、創意農業、鄉村文創基地等模式,根據鄉村特色,優先發展鄉村旅游、民俗活動、鄉村文創、鄉村產業、農業多功能性、品牌產品。”袁學國總結。
另一方面,鄉村創意設計的發展,在人才、認知、平臺等方面也面臨著不同的限制因素。對此,袁學國建議,要加強鄉村創意設計理論研究和方向引導;提升基層管理者對鄉村創意設計的審美、認知和管理水平;加強鄉村創意設計平臺建設和示范引導,既要挖掘出鄉村需求,還要對接到設計師。“此外,加強鄉村創意設計人培養。我們現在設計專業在校大學生200多萬,基數龐大,要加深他們對鄉村政策、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
孫君:美麗鄉村建設要以村民生活為中心
中國鄉建院發起人、農道聯眾院院長孫君,分享了郝堂村規劃、建設的過程。
“選擇郝堂村做美麗鄉村建設,是因為他比較貧困、是一個空心村,他非常具有示范價值。”孫君說,在整個郝堂村的建設、規劃的過程中,他堅持村民才是村子的主人,圍繞村民生活進行動態設計、邊設計邊建設,以方便村民生產生活為中心,拒絕旅游景區、城市元素盲目進入鄉村。
在郝堂村改造之初,孫君與當地村民一起,首先對當地3000畝土地改良,打通水系,生態平衡,讓當地村民習慣垃圾分類,修建學校、老年人活動中心。
“這些改造無一例外都是圍繞當地農民生活進行的。”孫君說,郝堂村擁有大約120畝荷花田,其實這些荷花田并非單純為了觀光旅游而建設,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凈化水體,可以說是郝堂村的天然的“污水處理廠”。
幼兒園和學校的改造,也成為年輕人留在村莊生活重要因素。改造前,郝堂村學校只有30多個孩子,而現在有200多個孩子在就讀。
年輕人的流入,讓郝堂村煥發了勃勃生機。孫君說,郝堂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回來蓋房,村子的鄉村感、平民的生活場景,也自然帶動了文旅的發展,農民有了在家門口做生意的機會,推動了三產融合發展。
楊建國:用鄉村設計賦能河南“三農”
“建設農業強國、農業強省,需要充分發揮設計賦能的作用,推動農業生產、產業、品牌、生態等多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提升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三農學者楊建國在分享中提到,“但也要認識到,當下河南的鄉村設計、或者說全國鄉村設計中普遍存在著一些短板。”
首先是設計師隊伍建設不足。楊建國指出,目前國內鄉村設計師數量不足,且大多分散在各地,缺乏組織和合作,難以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系統化的設計服務體系。其次,設計理念和方法落后。部分地區在鄉村設計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審美理念和設計方法,缺乏對當代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變化的深入理解和應對能力。
“另外,在成果需求匹配、設計實施銜接、設計保護機制等方面也存在部分問題。”楊建國說。如何用鄉村設計更好賦能河南“三農”?楊建國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一是要突出鄉村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理念和思路;二是突出設計賦能農業全產業鏈的導向,賦能種業發展、農業生產設備、農產品的包裝和設計、農業產業園、農業產品的品牌和標識設計等方面,從而提高農業的效益和附加值;三是突出設計賦能一二三產融合的導向,打造特色小鎮、建設農業產業園區、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促進農產品加工和品牌建設。
此外,楊建國還建議,要重視鄉村設計人才體系建設、突出設計賦能鄉村建設的導向。“鄉村設計作為農業和鄉村發展的有力工具,將在未來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這個領域,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以創新和實踐推動鄉村設計的發展。”楊建國說。
梁興:打造文化IP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多年來專注于新文創IP化生態設計服務的企業華冠文化董事長梁興,則從IP打造方面,探討了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的文化保護。
“挖掘本土的一些特色資源,打造本土特色的文化的品牌,成為鄉村振興過程中重要的實踐和探索。”梁興說,基于當地文化打造IP已經成為不少地方突出當地文化特色的方式。
IP是非常年輕化的宣傳方式,并且很容易圍繞它建設多元化的生態,當地的產品、當地的產業、當地的各種的主題活動都可以圍繞IP進行推動。
而IP化也有利于鄉村文化通過一些數字交互平臺進行傳播,時下大熱的數字藏品、元宇宙等概念,都可以很好地與IP相結合。現在桂林等城市,都基于當地文化開發了數字人IP,這就是文化與科技融合領域很好的探索。
“IP數字人可以作為虛擬主播,走進田間地,帶大家探訪當地風土人情,未來也可以做直播帶貨,成為這個村的宣傳員。”梁興說。
梁興在總結這些年從事文創產業實踐經驗時,也很感觸地提出,IP的開發三分靠設計,七分靠運營。雖然IP化運營能夠強化品牌個性、增強內容創意,也能提升情感交流、刺激二次消費,但一個好的IP背后也是團隊持續開發運營,需要像守護夢想一樣長期堅持,方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他相信未來,會有一批優秀的文化IP,在彰顯地域文化同時大膽創新、活化利用,從而帶動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助力建設美麗鄉村的建設。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7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