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分享推進大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情況。
(相關資料圖)
陳茂波在會議上表示,香港自全面恢復與內地及國際通關以來,大力“請客來”和“走出去”,推廣香港的新優勢、新機遇,跟世界各地建立更深、更廣泛的聯系,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向世界貢獻內地的高質量發展。
香港助力國家金融市場有序開放
陳茂波稱,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市場蓬勃發展,有世界一流的金融基礎設施和監管制度、多元化和高效的資本市場,匯聚了國際頂尖的金融機構和人才。對于國家而言,香港除了是首選的國際籌融資平臺以外,也發揮著“試驗田”、“防火墻”等角色和功能,助力國家金融市場有序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慎推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的商品貿易國。近年世界經濟重心加速由西向東移,亞洲區的貿易和經濟增長迅速,加上地緣政治的發展,讓不少國家需要分散投資,在可見的將來,全球對人民幣在貿易、投資和儲備方面的需求會變得更為殷切。事實上,人民幣不論是跨境支付還是作為儲備貨幣,目前在全球的占比均只有不到3%,與我國的經濟和貿易體量比起來,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陳茂波表示,香港一直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在2022年年底,在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接近一萬億元,占全球總額的六成。全球約七成半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款額經香港處理。
“我們會全力建設好離岸人民幣的生態系統,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渠道和工具,強化離岸人民幣資產風險管理業務,優化相關的市場基建,以把握這個龐大機遇,并助力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陳茂波稱。
與人民幣國際化并肩而行的,是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深化和擴容。經過多年的發展,滬深港通全年的成交額由2014年的不到200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去年的接近30萬億元人民幣。債券通、跨境理財通、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利率互換通等近年相繼宣布和落實,除了進一步豐富內地和國際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選擇外,也為他們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工具,進一步鞏固國家金融市場有序開放的進程。
今年三月,滬深港通正式把符合條件的上證和深證股票納入“北向通”,以及把符合條件的外國公司股票納入“南向通”,更具有里程碑意義。一方面,有助內地企業取得國際資金,另一方面,有利香港吸引優質的國際企業來港上市。現時,香港正積極籌備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柜臺,致力為離岸人民幣股票的發行和交易帶來新的催化劑。這些舉措,都會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一流的籌融資平臺、以及通往內地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橋梁角色。
推動大灣區更多金融開放和創新的先行先試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強大、產業基礎雄厚、創科氛圍活躍、經濟融合度高、聯動力強、人員交流緊密,正朝著世界一流灣區的地位邁進。
陳茂波稱,香港和大灣區兄弟城市可以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借助金融的力量促進彼此經濟朝更高質量發展,貢獻國家在金融領域的更高水平開放。而當中的重點,是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引領產業發展和升級轉型。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
第一,充分利用香港國際一流籌融資平臺的功能,服務大灣區的創科產業。香港自2018年來,推出了多項改革上市制度的舉措,便利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至今,這些新經濟公司已籌資超過1萬億港元,市值占港股市值約24%。在這方面,香港會持續優化和完善上市制度。上月底,港交所正式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便利具規模但尚未達到盈利或收益要求的特專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新上市制度將便利內地的創新企業取得國際融資,支持科技行業的發展。
此外,去年九月,香港和深圳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了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借此打通兩地的資本流通脈絡,引導來自各方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大灣區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產業,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第二,結合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助力國家和區域的低碳轉型。香港是亞洲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務超過800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約40%。而香港特區政府也通過發行不同貨幣、不同年期的綠色債券,在國際上建立起市場基準。今年二月發行代幣化綠色債券,是全球首創。自2021年起,深圳市政府和海南省政府相繼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包括綠色、藍色及可持續發展債券。未來,乘著這優勢,香港會邀請更多省市政府、機構和企業透過香港的資本市場作綠色籌融資。
此外,港交所已分別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和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立溝通合作機制,共同推動大灣區綠色和碳金融發展。
香港和大灣區的兄弟城市都擁有不少不錯的綠色科技企業。陳茂波認為,可以把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結合,把大灣區定位為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它們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猶如“雙引擎”聯動,有利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和科技公司落戶,加速整個大灣區綠色科技產業的發展,助力國家、亞洲乃至全球各地達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第三,推動金融科技的深度合作,積極拓展區域市場。大灣區在金融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一直處于領先的位置,而部分成功的金融科技企業,亦已成功開拓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為促進大灣區內的金融科技合作和發展,香港與內地的監管機構一直緊密合作,通過監管沙盒等積極措施,鼓勵企業在大灣區內進行跨境金融科技項目測試。而跨境的應用和測試亦為在不同監管框架和場景下的產品開發、分銷和落地提供重要的參考,大大有利于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拓展海外市場。
第四,推動更多金融開放和創新的先行先試。總結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不斷深化和擴容的經驗,大灣區可以探索就一些金融服務在區內先行互通的可能性。例如“跨境理財通”自2021年推出以來,對便利兩地居民進行跨境投資的試點范圍相對有限。隨著香港與內地恢復便捷往還,香港正與內地相關部委積極探討對“跨境理財通”進行優化,包括增加參與的金融機構類別、豐富產品的種類等等,并希望能批準在南沙及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后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咨詢、理賠及續保等服務。
今年二月,中央金融部委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提出了三十條金融改革創新措施,突出前海在跨境金融領域先行先試的定位,支持深港金融機構在此進行合作。“我們會好好把握中央給予前海作為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的定位,與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合力落實相關政策。”陳茂波表示。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2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