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 實習生 劉豫 通訊員 王姝方】近年來,網絡詐騙犯罪的目標人群逐漸擴展至中小學生,詐騙手段也不斷翻新,令人防不勝防。4月13日,河南省反詐騙中心對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利用中小學生反詐騙意識薄弱、辨別信息真假的能力不足、易輕信他人等特點,不法分子埋伏于網絡游戲和社交媒體之中,通過發布“糖衣炮彈”,引誘中小學生上鉤,最終實施詐騙。
(資料圖片)
騙局1——網絡游戲交易
在日常生活中,網絡游戲備受學生們的喜愛,甚至不少學生沉迷其中。因此,詐騙分子以網絡游戲裝備為切入點,打著“免費贈送皮膚”或者“低價購買游戲裝備”的幌子,誘使中小學生與之私下聯系,從而騙取信任。緊接著,他們再以“掃碼領取裝備賬號被鎖定”“需要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及密碼”等理由,要求學生使用家長的手機進行掃碼或轉賬,進而實施詐騙。
騙局2——網絡追星
中小學生群體普遍愛好網絡追星。詐騙分子通常利用學生對偶像的好奇和向往,在各種社交平臺和視頻軟件中發布“明星粉絲群”的入群二維碼。不少學生往往出于好奇掃碼入群,詐騙分子會以“領取明星禮物”“粉絲應援”等理由哄騙他們轉賬,或者告知學生以涉嫌泄露明星隱私或觸犯法律等手段,威脅誘騙同學轉賬平事。
騙局3——刷單返利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中小學生難辨真假。不少詐騙分子通過QQ好友擴列、福利群等方式,添加學生們的QQ。緊接著,詐騙分子再以點贊、返利、刷單、兼職以及給明星刷票房等各種可以賺錢的任務為引子,誘導學生下載虛假App做刷單任務。中小學生在收到“蠅頭小利”后,往往會降低戒備心,之后再做大額任務時,詐騙分子便趁機套取個人信息或錢財,從中牟取暴利。
在此,河南省反詐騙中心提醒:學生應養成良好上網習慣,不隨意掃陌生二維碼、不輕易點擊陌生鏈接、不私自使用父母手機進行網絡支付。同時,要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隨意填寫身份證號、銀行賬號、支付密碼以及驗證碼等信息。當遇到自己無法辨別的事情或者遭遇電信網絡詐騙侵害后,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家長,并及時報警,千萬不要隱藏在心里。
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識騙防騙教育。當孩子收到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鏈接時,要做到不看、不理、不點,不輕易與陌生人聯系,不貪圖小便宜和輕信中獎、賺外快等說辭。此外,家長也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等物品,避免孩子隨意使用。
如不慎被騙,請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電話!
責編:劉安琪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3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
頭條 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