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賈永標 上海報道】賣一輛虧一輛,新能源汽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零跑汽車3月21日披露的業績公告顯示:2022年,零跑汽車營收123.846億元,同比增加295.4%;凈虧損51.08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額為28.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汽車全年總交付量為111168輛,同比增加154.1%。以此計算,每交付一輛車,零跑汽車平均虧損4.6萬元。
(相關資料圖)
對此有網友調侃道:“負利率賣車,良心企業無疑了。”事實上,零跑汽車的處境也是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縮影之一,越賣越虧、何時掙錢?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零跑汽車2022年營收增長、虧損擴大
公開資料顯示,零跑汽車是一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總部位于中國杭州。公司成立于 2014 年,旨在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電動汽車和相關服務。零跑汽車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和智能出行解決方案,包括轎車、SUV和跑車等多種車型。同時,零跑汽車還致力于推進可持續交通和智能出行技術的發展。
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零跑汽車總交付量為11.12萬輛,同比增加154.1%。其中,低價車型T03交付量為6.19萬輛,同比增加58.2%;C11交付量為4.44萬輛,同比增加1019.1%;去年9月開啟交付的C01交付量為4815輛。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零跑汽車的銷售網絡共582家門店,覆蓋180個城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9月份登陸港交所后,零跑汽車的交付數據出現了持續下滑。其中,2023年前兩月,零跑汽車累計銷量僅為4337輛,同比下跌62.4%,對此零跑汽車表示,交付量下降主要是由于車型迭代、完成了2023款車型SOP(小規模量產)及產線導入。
此外零跑汽車的現金儲備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也略顯不足。“截至2022年底,公司的資金儲備約有108億元。在資本開支方面,今年不會在去年的基礎上大幅度上漲,主要的方向是錢塘工廠的建設和一些研發設備的投入,這部分投入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來滿足資金需求。”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
計劃2023年解決負毛利率問題
賣一輛虧一輛的問題也備受外界關注,對此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零跑汽車將會在2023年實現毛利轉正,但由于整體汽車市場正處于劇烈的變動中,毛利轉正的具體時間節點目前尚不能確定。
該人士還提到,為降低車價,零跑汽車在成本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優化工作。例如純電車型減少了行李架、行李箱、電動門把手等不必要的配置,通過技術創新和功能優化做了一些降本工作,通過與供應商合作降低零部件成本,目前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從財報情況來看,去年零跑交付量超11萬臺,但全年營收僅為百億余元,即平均售價僅為11萬元左右,相比“蔚小理”均有較大差距,如此售價是否難以支撐毛利率改善?
“平均售價取決于大家市場定位不同,零跑定位于主流市場,所以平均售價低于蔚來等定位高端市場的友商。但隨著我們C平臺及后續車型交付占比的持續提升,我們的平均售價會不斷提升。”上述人士稱。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也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到,零跑汽車對自己的定位是“以15萬至20萬元的價格買到30萬至40萬元配置的汽車”。這條性價比路線注定零跑汽車將要背負更高的成本壓力,需以薄利多銷的方式擴大規模,攤平制造和研發成本。
此外,零跑汽車2023年的銷量目標為20萬輛,較2022年近乎翻倍。據悉,零跑汽車未來新車型推出時會同步有海外版,公司也將繼續拓展歐洲、東南亞和中東的市場。渠道建設方面,今年零跑汽車會繼續拓展和完善渠道網絡,著重拓展三、四線門店的覆蓋,計劃到年底全國門店超過800家。
新能源汽車越賣越虧亟待破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已經達到破700萬輛,銷量近690萬輛,滲透率25.6%。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市場占有率接近80%,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對于國產新能源車有著較高的認可。
但硬幣的另一面,增收不增利已經成為不少造車新勢力的通病和痛點,以此前陸續披露業績的“蔚小理”為例,三家在營收上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依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數據顯示,蔚來全年總營收達到了492.69億元,同比增長36.34%;小鵬總營收為268.55億元,同比增長27.95%;理想實現全年營收452.87億元,同比增長67.67%。與此同時,蔚來2022年全年凈虧損達到144.37億元,小鵬凈虧損達到91.39億元,理想全年虧損20.32億元。
“越賣越虧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常態。”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周迪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營銷策略的調整目前是整個行業都需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面臨著特斯拉的降價和油車的反擊。
汽車行業營銷專家、暨南大學學者張雅芝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以零跑汽車為例,公司銷售和營銷策略受公司整體戰略影響,如要決心依靠新車銷售及其他衍生業務盈利,必定需要調整戰略;如以金融性質的商業方式盈利,則可以繼續擴大自有品牌影響力,當然,前提是資金鏈不要斷。
“售價不能覆蓋成本,是導致虧損的直接原因。”談及新能源汽車如何破除越賣越虧的困局,張雅芝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大頭為電池,如能實現自主研發,長遠來說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3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